本报记者 昌校宇 见习记者 杨洁
逾亿户各类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运行的“机体和细胞”,虽受疫情扰动,但去年我国日均新设市场主体数量逆势攀升,超过上年同期。今年以来,我国新设市场主体数量仍持续增长。
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截至4月9日《证券日报》记者发稿,今年以来我国新设市场主体数量为656.17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242.25万家;其中,小微企业数量为53.59万家。
4月8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五十次会议,会议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就业和保市场主体”“要注重放水养鱼,助企纾困,更好激发微观市场主体活力”“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此次会议释放了政策稳健、市场主导、关注民生、长期发展四大积极信号。”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就业在民生中的关键地位,会议指出宏观政策首要目标包括保就业,而保就业就需要保企业等市场主体,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通过“放水养鱼”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去年以来,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相关部署被重要会议频频提及。
“非常感谢去年哈尔滨市推出的雏鹰计划,借助高校创业园区平台,对园内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进行研发资助和科技金融支持。”目前还在哈尔滨市某高校就读的郭浩(化名)告诉记者,他和团队于2019年年中创立了一家主打一站式医疗服务的科技公司,成果申报“雏鹰计划”后,在当地高校创业园区和市科技局的介绍下,已同3家创投机构进行了接触,并获得了科技金融支持,目前相关事项正在推进中。
谈及被扶持的感受,郭浩说:“政府通过引入当地一些有投资实力的机构进行项目评判,然后再由政府进行跟投或直接领投,这种方式的融资优惠力度对我们而言帮助很大,对创业者来说更是极大的鼓舞。接下来,希望我们的产品能顺利推向市场,向给予我们创业支持的各方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对于政策期许,郭浩坦言,“希望未来关于融资方面的各项审批能更快一些”。
去年,受疫情影响,吉林省四平市一家经营了7年的汽车租赁公司陷入业绩下滑的困境,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我有近200万元的贷款,由于公司业绩不佳、资金紧缺,短期内无法按期偿还到期贷款,还好办理了四平市政府推出的无还本续贷业务,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此外,我们还享受到了包含员工社保减免、增值税税率下调等合计7万多元的税费优惠政策,现在公司已迎来发展春天,希望在多项政策的支持下,订单量稳中有升。”
诗婢家作为成都市唯一一家文化百年老店,是川内文化名人品古鉴今、诗画唱和的雅集之地。今年4月1日起,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诗婢家这家百年老店成为受惠的纳税人之一。成都诗婢家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张丽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去年我们享受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7万余元,今年增值税起征点提高后按照往年经营数据估算,每年将多享受至少6万余元的税费减免。期待未来有更多惠企政策出台。”
谈及未来在宏观政策方面还需如何发力,以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宏观政策方面,要做好短期和中长期的协调设计,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在政策“不急转弯”的前提下,提高政策的精准性,着力使用多种工具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田利辉认为,理顺企业融资渠道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抓手,应该进一步推动金融政策更有力地服务实体经济。同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需要公平竞争、有序发展,持续加强反垄断监管,引导资本服务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资金支持和减税降费,更加需要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