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启动建设将满周年之际,再度收获重磅政策大礼包。
4月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公布《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下称《特别措施》),在医疗、金融、文化、教育及其他领域五大领域推出22条特别举措,以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加快培育国际比较优势产业,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
“《特别措施》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放宽,特别。”海南现代管理研究院院长王毅武对第一财经表示,“相对于全国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来说,等于是在海南放宽了限制。换句话说,是在全国版负面清单的基础上,给了海南正面清单。”
商务部条法司副司长蒋成华在当日的发布会上说,作为首个放宽市场准入试点,《特别措施》统筹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精简和优化行政审批、强化和创新市场监管,提出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清晰的改革方案,其中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且具备推广意义的,将按程序在全国清单中放开。
这也意味着,正在“小步快跑”的海南自贸港未来每迈出一步,都将吸引着全国的目光。
为海南自贸港建设量身打造
《特别措施》涵盖五大领域22条措施,具体包括:开展互联网处方药销售、支持海南国产化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发展、加大对药品市场准入支持、支持金融业在海南发展、鼓励文化演艺产业发展、鼓励高校科研成果市场化落地海南、优化海南商业航天领域市场准入环境、支持海南统一布局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等。
在8日的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徐善长介绍,《特别措施》聚焦医疗、金融等服务业领域,赋予不同所有制主体一视同仁的准入待遇,有助于进一步稳预期稳外贸稳外资。
徐善长解释说,《特别措施》的“特别”之处体现在,是为海南自贸港建设量身打造的措施,在“管得住”的前提下,切实放宽文化、医疗、教育等行业准入准营门槛,千方百计破除壁垒,有效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制定出台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能够向全球投资者和消费者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决心。”他说。
“市场活力不足、市场主体薄弱,是海南经济实力弱的突出矛盾。”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此前撰文指出,“加快自由贸易港建设,关键是要尽快集聚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在他看来,建设海南自贸港面临着多方面挑战,有解放思想不到位的问题,有自身发展基础薄弱的问题,但艰巨的挑战是系统性制度改革。
蒋成华表示,《特别措施》中的一些条目,对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全国率先破局相关领域改革,尤其具有突破性意义。
《特别措施》是进一步缩减全国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重要探索。全国统一执行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已明确二十一个领域123条禁止或有限制的市场准入事项。
2018年以来,我国先后发布三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单事项由2018年的151项缩减至2020年版的123项,市场准入持续放宽。同时,市场也呼唤更加精准、更加完备、更加具有突破性的放宽准入政策路径。
徐善长指出,在中国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以来,市场准入环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规范,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活力得到充分激发。但同时也要看到,部分行业的准入门槛依然过高,“准入不准营”的隐性壁垒依然不少。
“以海南作为放宽市场准入试点的先手棋,实行特别准入政策,支持海南大胆先行先试,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市场准入政策体系、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将推动海南树立全国畅通市场准入的样板,打造世界级市场治理的典范,以具有竞争力的治理模式,加速汇聚国内外高端要素,成为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徐善长说。
看到《特别措施》后,海南一家大型园区的相关工作人员向第一财经表示,这对园区里的大多数企业来讲都是一个重大利好,并期待更多细节的出台。
互联网处方药销售破局
在海南采访时,多名由海南省政府引进的各类高端型人才都向第一财经表示,医疗和教育条件是他们是否选择在海南生活一辈子的重要考量因素。“父母的健康和孩子的教育,是我最关心的。”其中一位受访者说。
22条特别措施中,涉及医疗领域的最多,一共7条,分别是开展互联网处方药销售、支持海南国产化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发展、加大对药品市场准入支持、全面放宽合同研究组织(CRO)准入限制、支持海南高端医美产业发展、优化移植科学全领域准入和发展环境、设立海南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混改基金。
很多措施在全国都是先行者,有一些在全世界范围都是领先的。比如,开展互联网处方药销售的措施,针对当前放开网售处方药存在的处方互认、患者隐私保护、医保结算等多方面难点,推动建立电子处方中心,以互联网+医疗的方式,打通医疗机构、销售平台、医保机构、商业类保险机构间的信息壁垒,同步强化高风险药品管理,为放宽该领域准入限制做出突破性尝试。
值得关注的是,《特别措施》明确,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下称“乐城先行区”)建立海南电子处方中心,依托中心实现处方药互联网销售。“这是对处方药流通管理体制的重要突破,也是全国首个独立建设运营的电子处方中心。”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李东屿在发布会上说。
艾昆纬数据预测,随着医药分家的推进,医疗机构的处方药外流规模约为4000亿~5000亿元,其中零售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
同时,加大药品市场准入支持的措施,鼓励已获得上市许可的创新药,由具备条件的海南医疗机构按照“随批随进”的原则直接使用,打通了创新药进入市场的最后一道门槛,既保障了海南患者及早用上创新药,也将进一步激励优秀药企加强研发。
而在“支持海南高端医美产业发展”上,《特别措施》明确指出,鼓励知名美容医疗机构落户乐城先行区,在乐城先行区的美容医疗机构可批量使用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或地区上市的医美产品,其中属于需在境内注册或备案的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应依法注册或备案,乐城先行区可制定鼓励措施。
对此,中信建投分析称,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美市场,据预测2023年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医美市场,2024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相比2019年翻倍增长。在国际合作加强和国内政策红利推动下,国产药械性价比和品质疗效增强,国产替代进口的趋势明显。随着行业监管政策不断完善,有助于医美机构加快走向合规化和连锁化道路,催生具有一定品牌力和规模的机构龙头,为消费者提供值得信任的医美服务。
李东屿表示,《特别措施》提出7条医疗领域放宽准入政策,其中有4条与乐城直接相关。这些措施将极大有利于早日实现医疗技术、装备、药品与国际先进水平“三同步”,有利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和医疗科技创新平台,有利于为海南乃至全国、全世界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乐城先行区于2013年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并被赋予九条优惠政策,园区试点发展特许医疗、健康管理、照护康复、医美抗衰等国际医疗旅游相关产业,旨在聚集国际国内高端医疗旅游服务和国际前沿医药科技成果,创建国际化医疗技术服务产业聚集区。
养老金融利好“候鸟老人”
在金融方面,《特别措施》明确,支持证券、保险、基金等行业在海南发展,依法支持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落户海南;鼓励发展医疗健康、长期护理等商业保险,支持多种形式养老金融发展。
另外,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探索研究移植诊疗和康复相关保险业务,鼓励保险机构开发财产保险产品,为乡村旅游产业提供风险保障;引导银行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乡村旅游产业支持力度,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一直以来,海南被誉为国内最适宜养老的地区之一。每逢冬季,大批外地老人南下,在海南享受温暖的冬天,被称为“候鸟老人”。根据一份调研报告,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在海南过冬的60岁以上老人超过93万人。
“候鸟老人”也激活了当地养老服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候鸟式养老”(旅居养老)模式。今年2月7日,已有一家保险公司开设的度假村示范区正式对外开放。
与养老产业同步,养老金融在老龄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需求激增。中国养老体系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三大支柱”构成。
其中“第一支柱”按对象分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广;“第二支柱”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指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将是近年发展的重点。
保险公司也普遍认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将是中国保险业的下一个蓝海,同时加大了对于康养结合的相关产品、服务的开发力度。
目前,海南的养老产业还处于以养老地产为主的初级阶段,而随着养老金融的介入,海南养老产业也将迎来新一波的发展机遇。
对于未来海南自贸港建设,王毅武对第一财经表示,海南省和中央各部委都需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同时,在改革过程中,各部委可以赋予海南更多的自主权和主动性。此外,海南自贸港建设是为了建设老百姓的幸福家园,在民生方面应该有更多政策尽快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