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全面出圈的背景下,大多数新基民把基金当股票炒。多名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基金不是股票,不应该过多关注基金的短期波动,比如一个礼拜、一个月或者半年,而是将持有周期拉长到3年、5年。
然而,拉长时间来看,一些产品业绩亮眼的同时,也有部分基金业绩垫底。
截至2021年3月31日,记者统计了近3年、近5年主动权益基金的“红黑榜”,其中交银新回报灵活配置混合C是一只近3年、近5年业绩均排名第一的产品,涨幅分别达到350%、400%。同时,东方周期优选灵活配置混合、民生加银精选混合、汇安资产轮动混合为近3年基金业绩倒数前三名,且跌幅均超过20%;近5年期中,华商基金、金鹰基金旗下各有两只产品排名垫底,另有一只来自长城基金,跌幅均在20%以上。
3只基金近3年亏损超20%
据Choice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上证指数、中证500近3年涨幅仅为个位数,分别为8.62%、2.28%,深证成指、沪深300近3年涨幅分别为26.77%、29.5%,创业板指近3年涨幅最大,为45.15%。
与此同时,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更加亮眼,剔除2018年3月31日后成立的基金,主动权益基金近3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高达60.52%,好于同期多个主流指数。
从单只产品来看,交银新回报灵活配置混合C成立于2015年11月19日,近3年净值涨幅达到351.7%,2016年8月19日成立的光大保德信永鑫混合A、C近3年收益率同样超过300%,另有前海开源中国稀缺资产混合A、C,农银消费主题混合H近3年净值涨幅均在25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同期还有488只翻倍基,它们有的来自头部公司,例如易方达、广发基金、富国基金,还有的来自中小型基金公司,例如创金合信、汇安基金、泰达宏利。
哪些基金业绩垫底?
截至2021年3月31日,东方周期优选灵活配置混合近3年净值跌幅为32.8%,位于同期主动权益基金倒数第一,不仅如此,该基金2018年、2019年、2020年收益率分别为-20.38%、27.7%、-11.66%,同期同类排名分别为1043/1518、860/1775、1867/1867,其中权益基金大年的2020年排名垫底。
东方周期优选灵活配置混合成立于2017年3月15日,直到2021年3月22日,期间产品一直由薛子微管理。
2020年,市场风格轮动,东方周期优选灵活配置混合似乎每次行情都错过,截至一季末,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6只为银行股;二季度,该基金重仓股转向科技股;三季度,东方周期优选灵活配置混合前十大重仓股大方向调整为金融股,包括银行、券商、保险在内的6只个股;四季度,除了中国平安、保利地产外前十大重仓股均为金融股。
民生加银精选混合近3年净值跌幅为21.92%,2019年、2020年,该基金涨幅分别为0.11%、8.42%,同期同类基金排名分别为732/735、994/1001。从资产配置来看,2020年,该基金每一季度前十大重仓股均在频繁调整。
排名倒数第三的汇安资产轮动混合近3年净值跌幅为20.16%。总结来看,上述三只基金均调仓频繁,且错过了行情,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三只基金规模均不足1亿元,甚至低于清盘线。
华商、金鹰多只产品近5年业绩垫底
从近5年来看,哪些基金取得了胜利?哪些基金悲惨垫底?
据Choice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沪深300近5年以来涨幅居首,为56.96%,上证指数、创业板指、深证成指近5年以来涨幅分别为14.71%、22.67%、31.91%,而中证500近5年涨幅仅有1.9%。
同期,剔除2016年3月31日后成立的基金,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涨幅高达88.98%,远超上述主流指数。
有意思的是,截至2021年3月31日,交银新回报灵活配置混合C在近5年回报中同样排名第一,为400.33%,不过,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仅为0.81亿元。
此外,中融新经济混合A、景顺鼎益、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易方达中小盘混合、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银华富裕主题混合、工银前沿医疗股票A、华安沪港深外延增长灵活配置混合近5年涨幅均在300%以上,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的代表作。
黑榜中,华商未来主题混合是一只近5年下跌达32.44%的基金,金鹰技术领先灵活配置混合A、华商新动力混合、长城双动力混合、金鹰核心资源混合近5年跌幅均在20%以上,华商基金、金鹰基金各有两只“绩差生”。
2016年-2018年,华商未来主题混合分别下跌19.24%、25.09%、37.36%,均排名靠后,2020年,该基金虽然涨幅22.15%,但同期同类排名945/1001。
华商未来主题成立于2014年10月14日,2015年借着大势净值迅速窜到2元以上,但随即掉头向下,净值一度跌至0.5元。截至2021年3月31日,该基金共经历了四位基金经理,前三位梁永强、梁皓、翟金林管理华商未来主题的任职回报分别为-31.8%、-26.47%、-1.91%。
不同的基金经理意味着不同的风格,不断更换的结果除了业绩不理想,规模也从2015年底规模的巅峰35.8亿元缩水至2020年末的7.0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