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先进制造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围绕小微企业和先进制造业等出台的一系列减税降费举措更加注重精准施策,体现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取向。
首先,近期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体现了对实体经济的持续支持。当前,宏观经济正在稳步恢复,不少数据透露出经济持续向好态势,但一些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等还面临一些困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大中小型企业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分别为52.7%、51.6%、50.4%。其中,中、小型企业PMI双双回到临界点以上,表明市场主体活力正在不断改善,但不同规模企业恢复的速度仍存在明显差异。规模较小企业恢复得更为缓慢,需相关政策继续予以支持,“帮一把”之后再“扶一程”。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为小微企业等确定税收优惠政策,体现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另外,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集中在所得税、增值税等方面,对先进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增值税留抵退税方面,这有助于强化政策落地,提升企业的获得感。
其次,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也体现了结构调整的思路。此次减税降费政策的针对性较强,有助于增强相关市场主体活力,将在稳增长稳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小微企业是支撑就业的主体,也是市场创新的生力军,从长远看,把小微企业作为重要的政策扶持对象,有助于形成更强大的国内市场,也有助于培育出更多创新型企业。对相关先进制造业企业的税收优惠,更有助于经济转型升级,让企业更有余力投入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升级等方面,有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
最后,近期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还充分考虑到宏观政策可持续性。持续进行高强度、大规模的减税降费面临财力约束,也不利于市场“优胜劣汰”功能发挥。去年以来,财政收支平衡问题逐渐凸显。在内外环境面临较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财政“紧平衡”可能持续较长时间,而像去年那样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和大规模发行专项债弥补财政减收的做法不宜固化为常态。减税降费既要保证力度,让企业有足够的获得感,又要避免“用力过猛”,影响财政收支平衡,进而影响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和重大项目支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把减税降费减到“点子”上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预期,在做实做细做好制度性减税降费的同时,一些阶段性举措可能适时退出,减税降费将更加注重精准施策、提质增效。
减税降费是为了让市场更有活力,但增强市场活力并非仅靠减税降费就可以做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公平的竞争氛围同样不能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