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会玲 向炎涛
3月31日晚,国务院国资委官网披露,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实施联合重组,“两化”重组正式启幕。随后,两家公司控股的部分上市公司也披露了相关消息。
据中化集团下属公司中化国际披露,两化联合重组,将新设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新公司,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整体划入该新公司。本次重组后,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化工龙头强强联合
据了解,新公司涵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基础化工等业务领域。中化集团方面表示,后续将扎实做好业务协同和管理提升,集聚创新资源、打通产业链条,尤其在建筑、交通、新一代信息产业等应用领域,突破关键材料瓶颈,提供化工材料综合解决方案;在农业领域,提供高水平的农资与农业综合服务,推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在化工环保业务领域,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贡献化工行业力量。
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控股股东均为国务院国资委,董事长均为宁高宁。关于重组,宁高宁此前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表示,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一家是老外贸企业,一家是原化工部下属企业。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产品、技术提升的需求,两家企业面临转型的局面。未来将对标优质国际大型化工企业,不仅是规模,创新力也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两家大型集团均为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本次重组称得上是强强联合。据了解,目前,中化集团设有能源、化工、农业、地产和金融五大事业部,对境内外300多家经营机构进行专业化运营,并控股“中化国际”“中化化肥”“中国金茂”等多家上市公司,在全球拥有员工近六万人。中国化工在世界500强中列164位,有14.5万名员工,其中8.7万名员工在中国境外。有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品、农用化学品、石油加工及炼化产品、橡胶轮胎、化工装备和科研设计6个业务板块。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中化集团资产总额达到5643亿元,中国化工的资产总额为8439亿元。这就意味着,两家企业合并后,资产总额将超过1.4万亿元。
“两化”重组,备受市场关注。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从目前来看,两化重组能够带来较好的示范效应,进一步为央企、大型国有企业整合提供经验,有助于国有资本的进一步整合,发挥更大的效力。”
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表示,“两化重组,与武钢和宝钢合并类似,本质是优化资源配置能力、提高效率,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这种合并也会对其它国企央企提供借鉴。”
“化工航母”呼之欲出
国企改革专家李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两化”重组实际上从“十三五”期间就已经在提了。近两年,重组一直是国资委重点推动的工作,化工、钢铁等领域都会开启重组。从十四五开始,将拉开一场重组大戏。
李锦认为,不同于过去央企重组更多是人员合并,这次“两化”重组是成立新公司,把两家公司装进去。“双方是平等的,不是谁兼并谁,这是要明确的。此次重组是在新的框架下重新配置资源,采取投资经营方式,这是新的特点。”李锦告诉记者,目前来看,“两化”的重组更加重视产业链条的重构,将组成八九个链条和业务板块。
“希望能够形成新的局面,有取有舍。两化重组后,主要有几个大的板块:石油化工能源板块、农业化工绿色产业板块、新兴材料板块。我认为,两化重组后,能源化工领域可以剥离出来和其他央企进行优化配置。而农业化工领域空间很大,无论在国内还是世界范围内,农业化肥都有很大空间,可以进一步强化。”李锦说。
目前两家公司旗下上市公司数量众多,很多都是龙头企业,可以发挥很好的带动作用。
李锦认为,重组后,上市公司应该把资本做强做优。
李锦还认为,目前国家提出“双循环”战略,首先要把产业链循环起来,要强链补链,即做得好的要更加强化,欠缺的板块要补起来。要以科技创新增强产业链竞争力,通过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数字化改造转型升级。要解决一些核心技术问题,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希望“两化”重组能在这方面有作为。
一位长期关注化工板块的券商研究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虽然母公司现在才公告重组,但是双方子公司此前已开始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实现业务协同。中化集团资产质量更好,中国化工在研发、人才、技术方面更有优势,“两化”重组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解除同业竞争,成为化工行业的航母。
(编辑 白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