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琪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日前,央行在北京召开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下称“座谈会”),部署推进下一阶段优化信贷结构工作。其中明确提出,要把握一个“稳”字,并再次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从此次会议的表述可以看出,房地产领域的信贷结构优化有两个特点:第一,信贷政策要和“房住不炒”政策挂钩,真正在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方面创造条件。第二,房贷政策有保有压,一方面强调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对于开发贷、个人按揭贷款等需要充分做好风险的管控;另一方面要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真正活跃租赁市场的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并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亦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效盘活存量住房资源,有力有序扩大城市租赁住房供给,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
“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是为了加大租房租赁的土地供给量,能在短期内形成有效的市场供给量”,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同时,他认为,盘活存量房源后,也能通过住房租赁市场来解决大中城市的住房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为落实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要求,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房地产和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去年12月底,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建立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今年3月份,央行上海总部印发《2021年上海信贷政策指引》,其中提出,金融机构要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和占比,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优先支持首套刚需自住购房需求,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严格审查贷款人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切实防范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同时,为贯彻“房住不炒”的部署,地方也不断加大调控力度,今年以来亦是政策频出。比如,1月21日,上海发布“沪十条”,打响2021年调控“第一枪”;随后,深圳住建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商品住房购房资格审核和管理通知》;2月3日,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发布《坚持“房住不炒”,杭州严格审查购房家庭冻资行为》;3月22日,成都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对于房地产金融政策如何有的放矢,使得政策效应最大化,谢逸枫认为,一是要解决租房需求;二是支持首次置业优先于改善性需求;三是严格打击投资炒房,尤其要全面堵截个人消费贷、经营贷等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保持房地产金融的稳定性;四是要落实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从既有的房地产金融政策看,房贷集中度政策已经逐步落实,对于各银行的信贷投放等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各地也确实在严管资金。而当前此次座谈会召开后,商业银行在房贷投放方面,既会注重总量的把控,也会注重结构的调整。”严跃进认为,对于部分房价炒作过多的城市,信贷政策收缩的可能性增大。而对于租赁市场发展迫切程度更大的城市,则会给予信贷支持。这也启发房地产企业等主体,后续需要积极研究此类信贷的投放,基于金融政策寻求更好的信贷支持和业务转型,真正促进后续房地产业务的发展。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