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包兴安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上表示,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元人民币。这样巨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缺口要靠市场资金弥补。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和激励金融体系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绿色投融资活动。
专家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资金需求巨大,要加大金融创新,让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绿色低碳产业。
3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会议表示,把握一个“进”字。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碳减排投融资活动的支持,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绿色金融标准,创新产业和服务,强化信息披露,及时调整信贷资源配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绿色金融发展已展现巨大的潜力,将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提供助力。政策推动对于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利用好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更好的匹配绿色金融和环保项目之间的对接,则能够更好地利用好绿色金融的助力。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国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项目的贷款余额及增幅规模位居前列;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绿色债券存量超过8000亿元,居世界第二。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碳减排需要巨量的资金投入,仅仅依靠银行贷款的支持是不够的,更多的资金缺口需要金融创新,来为碳中和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一方面,银行可以发行承销绿色债券,加大绿色企业直接融资力度;另一方面,促进绿色信贷支持,推动绿色信贷发展。此外,从资本市场角度看,继续推动碳期货等产品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市场出现不少碳减排投融资活动的金融创新产品。如,3月18日,国家开发银行在北京成功面向全球投资人发行首单3年期200亿元“碳中和”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利率3.07%,所募资金将用于风电、光伏等碳减排项目,有效推动电力系统脱碳,助力实现能源系统跃迁;近日,中国银行作为主承销商,为国网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发行了国内首单碳中和证券化产品,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风电、水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类项目投放与债务偿还。此外,还有全市场首单碳中和并购债权融资计划、首单绿色权益出资型票据等碳金融产品落地。
“可以通过商业银行信贷的方式,对绿色低碳产业进行支持,也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系统代理销售绿色债券,向客户推介绿色理财项目的方式来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前行。还要撬动股市和债市,通过政府的产业投资来撬动更多市场资源。”盘和林说。
对于金融如何在支持碳达峰、碳中和上发挥积极作用的问题,盘和林建议,要坚持市场为导向,尽早制定碳中和绿色金融的规则和标准,试点碳排放权交易,明确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同时要防止企业通过碳中和来炒概念。
郭一鸣表示,要积极发展绿色债券,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融资支持;同时,充分挖掘绿色金融发展潜力,加大国际金融合作。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