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东
3月22日,中国·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指数在京发布,指数量化评估了内蒙古粮食产业发展水平,是国内综合评价粮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数。
中国·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指数由中国经济信息社、内蒙古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蒙古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同编制并发布。指数从粮食生产、仓储物流、粮食加工、粮食购销、应急能力、综合保障能力六个方面评估内蒙古粮食产业发展水平。
运行结果显示,2019年,中国·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指数达到122.97点,较基期2015年上升22.97%,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30%,显示内蒙古粮食产业进入高质量稳定发展新阶段。分项结果显示,内蒙古在粮食生产、仓储物流、粮食加工、粮食购销、应急能力、综合保障能力等方面探索成效显著。
指数研究专题显示,2011年至2019年,内蒙古粮食年均增产量占全国粮食年均增产量的六分之一。2019年内蒙古对全国其他省份的粮食贡献量约450亿斤,其中粮食净调出量约200亿斤、工业用粮约200亿斤、肉蛋奶外销转化的饲料用粮约50亿斤,且在粮食商品率、粮食加工业等方面对全国粮食产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均有明显提高。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张韶春表示,中国·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发布,标志着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评价体系初步形成。通过指数的运行与监测,可以客观反映全区粮食工作成效与短板,为探索粮食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制定粮食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宫喜祥指出,指数以内蒙古粮食发展为特色样本,用数据精准量化粮食高质量发展成效,为粮食行业各相关方提供决策参考。指数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内蒙古粮食在全国的地位,有利于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和影响力的提升。
(编辑 张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