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包兴安
近日,新华社受权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创新融资合作框架,发挥共建“一带一路”专项贷款、丝路基金等作用。建立健全“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推动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支持多边和各国金融机构共同参与投融资。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多元化金融合作和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丝路基金等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支持,并通过创新融资合作机制,拓宽了新的融资渠道,撬动新的社会资本,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资金融通建设方面已形成以国家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主导,市场化运作的丝路基金、商业机构、私营部门资金投入等多种资金协同支持的格局。
3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的《逆势增长:疫情期“一带一路”进展评估》报告显示,国际性“一带一路”专项投资基金发展迅猛。在疫情前,国际性“一带一路”专项投资基金共有26只,合计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各专项投资基金中,最受关注的为“丝路基金”,截至2020年底,丝路基金通过以股权为主的融资方式,签约各类项目49个,承诺投资金额约117亿美元和438亿元人民币,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
据记者梳理,2014年,我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致力于为“一带一路”框架内的经贸合作和双边多边互联互通提供投融资支持。2017年,我国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
除了丝路基金之外,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也加大对沿线国家贷款力度,分别提供了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资金融通是沿线各国共同推动的一种金融合作机制,创新融资合作框架是为了引入更加多元的融资方式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风险共担的模式来激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项目发展,可以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
就如何更好地推动金融对“一带一路”的支持,盘和林表示,今年将在金融合作方面加强互联互通,加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的合作,同时进一步强化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投融资合作。一方面融资方式多元化,用股权、债券、衍生品等诸多方面来获得融资;另一方面是融资来源多元化,通过多边国家和金融机构的参与,来增加利益关联方,分散项目风险。
郭一鸣表示,“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涉及投融资、证券和保险等金融领域各类业务。我国应继续加大金融开放力度,整合和深化国内金融资源,利用自身优势,促进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同时,继续加大和深化沿线国家金融合作,拓宽金融合作渠道。此外,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强各国货币流通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