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不等同于供给侧改革 两融余额12天降200亿 融券余额逆市增长15亿 广电全国统一市场体系 和产业体系建设将提速 送快递、能做菜......卧底记者“十八般武艺”大赏 华为宣布开收5G专利使用费 这家5G专利全球第一的科技巨头有何深意? 中国驻东盟大使:中方愿同东盟打造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拓展场景、夯实基础,来看看数字产业怎样提速! 钟声:奉劝美方收起政治恫吓的把戏 农业农村部: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发展格局 最强沙尘南下 专家告诉你沙尘暴和浮尘到底啥关系 中国政府援助巴基斯坦第二批新冠疫苗完成交接 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宁夏永宁县闽宁镇提升生态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驻南苏丹使馆驳斥“中方要接管朱巴国际机场” 山西加强防汛备汛工作 对旅游景区等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改 再出征!中国援科摩罗短期抗疫医疗队启程 西北地区仍有沙尘天气 中东部将有大范围雨雪降温过程 【国际锐评】美方所谓涉港“制裁”纯属虚张声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要性可与遵义会议相提并论 新华全媒+丨回望硝烟处,这是我们向往的“CP” 专项行动启动!我国将全面清查毁林开垦等问题 大数据解读“特殊春运”:客流明显下降 安全更受关注 美依据所谓“香港自治法”制裁中方人员 中方:已采取必要反制措施 中国医疗队今日抵达科摩罗 外交部:中科关系是大小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 中国驻英使馆临时代办:中国不是英国“威胁”而是合作伙伴 更新!北京市复工复产常态化防控措施来了 中国启动为期9个月打击毁林专项行动 河南2021年明确176项改革任务 经济领域占比近半 10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被关停 含中国文艺名人协会等 各地优化医疗服务 让患者得实惠少花钱少跑腿 国台办: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将粉碎民进党乱港谋“独”妄想 中国民航局对4个航班再次实施熔断措施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 中国考古团队在周代墓地研究发现东亚所知最早果酒 新华国际时评:蛮横霸道 无理无效 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 我们如何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 春天的赞歌——记一场隆重的高原春耕典礼 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办会宣介规划纲要 促外商投资企业加深对华理解 找共识、扩空间、筹资金 让老旧小区换新颜 中国记协举办新闻茶座展望“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 2021年第一批10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被关停 五部委:坚决遏制互联网平台精准“收割”大学生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敦促美国立即停止侵犯人权 新时代“国动人”的脱贫答卷 中外学者共议人权保障下国际减贫合作新路径 一“照”灭活 辐照技术有望“杀”新冠病毒 学历=智商?招聘“鄙视链”,这么无底线?! 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6例 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全国首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办结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碳中和”不等同于供给侧改革

2021-03-18 11:04:04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近10年最强沙尘暴刷屏朋友圈之际,环保、限产、碳排放等字眼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而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碳中和的战略趋势,也成为近段时间资本市场的关注热点。

不难发现,在近期光伏、风能、新能源汽车、清洁设备等行业板块成为“碳中和”概念受益者之际,由于能耗较高、二氧化碳排放较大,包括钢铁、建材、有色、化工、造纸等周期行业近期也被贴上“碳中和”概念标签,被市场寄予厚望。

简而言之,目前市场对碳中和政策影响的解读,被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如新能源、清洁设备等行业,在需求端存在扩张预期;另一则是众多高能耗的传统周期性行业,被预计会由于控碳而出现行业供给收缩。

2016年后,随着供给侧改革推进,众多传统行业淘汰了老旧、冗余产能,的确由于供给端收缩,走出过数波涨价行情。不过当下,对于高排放、高能耗行业而言,“碳中和”真的是供给侧改革的2.0版本吗?

碳中和的原理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也就是说,“碳中和”并不仅是简单通过控制碳排放实现的,而是要求企业或个人通过实现总量控制,达到进出平衡,产生最终相对“零排放”的结果。实现这种结果不仅有产能收缩一种渠道,还可以通过工艺改进,二氧化碳回收,植树造林等多重方式进行,并不是供给端的“一刀切”。

此外需要关注到,“碳中和”不可一蹴而就,更不是三年、五年的短期目标。2020年9月,我国首次向全球宣布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去年末中国向全球承诺,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推动低碳转型,实现低碳经济,意味着全社会从工业生产到生活消费等一系列行业和场景的根本转变,这也不是简单通过控制高排放行业的产能就能短期实现的。

总之,“碳中和”与“供给侧改革”两者之间虽然并非完全没有关联,但也不能简单画上等号。相关企业更大可能会在如何通过回收、转化碳排放上下功夫,单纯寄望通过供给端收缩,带来市场供需错配、价格上涨的思路并不可取。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