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磷酸铁锂等产品价格的飙升近日备受市场关注。从年初1月份至今,碳酸锂价格上涨近60%,氢氧化锂涨价35%,磷酸铁锂涨价近20%。
与之有直接关联的是2021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暴增。中汽协数据显示,2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11万辆,同比增长584.7%。
供需不对等的关系造成了原料价格走高,导致下游企业面临利润压力。一家锂电池制造上市公司内部管理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公司已经给客户发涨价通知,目前出货不成问题,短期利润会承受压力。
供需错配引锂盐原材料紧缺
新能源汽车近三个月来不断攀升的产销量加大了对碳酸锂、磷酸铁锂等动力电池原材料的需求。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激增的需求量致使上游材料厂只能加大产能以应付雪花一般投来的订单。加工成本的增加导致原材料的价格翻倍不止。
据生意社价格监测,自1月起碳酸锂华东价格整体飞涨。截至3月12日,碳酸锂市场均价已由1月份的每吨50000元上涨至每吨84600元。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碳酸锂近期的卖盘中,虽有个别材料商报价低于8万元,但多数在8万元以上浮动,有的卖价甚至超过每吨9万元。
氢氧化锂、磷酸铁锂等原材料也不甘落后,从1月份至今分别涨逾30%、20%。
盛新锂能(002240.SZ)、德方纳米(300769.SZ)等知名企业均在互动平台表示,近期受供需关系和下游溢价能力的综合影响,原材料和加工成本的价格都进行了上涨。
供需不平衡给下游电池制造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前述内部管理人士表示,近期对动力电池的需求仍高居不下,短期内原材料、电池价格无法降低。随着新矿投产、供给提产,供需不对等的关系下半年会缓解。
“部分大型电池厂商提前数月与上游原材料生产商锁定了价格,在需求、成本攀升的情况下,原材料商只能选择涨价来维持利润。实力较强的电池厂商会与部分车厂建立了金属价格联动售价机制,把涨价部分传导给车厂。”他补充。
需求飙升!上下游企业纷纷下场“搞矿”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 ,多家锂电上游公司自2020年开始已扩大产能。
盛新锂能在2020年底建成了碳酸锂2.5万吨/年、氢氧化锂1.5万吨/年生产线。同时新建3万吨氢氧化锂项目,其中首期年产2万吨氢氧化锂项目于2020年开工建设。
天齐锂业(002466.SZ)在1月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公司2020年碳酸锂产量超过7万吨,预计2021年碳酸锂产能可达12万吨/年。而在澳洲奎纳纳工厂的“年产2.4万吨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项目”计划于2022年第四季度达到设计产能。
与此同时,下游锂电制造企业也在积极布局矿业。比亚迪(002594.SZ)于2018年在青海盐湖布局磷酸铁锂资源开发,用于动力电池产业链。宁德时代(300750.SZ)为保障公司上游锂矿资源供应,亦于2019年对澳洲公司Pilbara进行了战略投资,公司同时与德方纳米等锂离子材料制造企业有合作关系。
“从电池产业链来看,下游主流企业为确保锂、镍等原材料供应链的稳定性,已从较早开始与国内上游厂商合作或者参股海外矿资源。当需求放大后,供应链稳定的企业面临的价格成本压力会较小。”一家上海基金公司新能源板块研究员向记者表示。
动力电池迭代为新能源车加码
近期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一路高歌猛进,背后是电池技术的全面迭代和成本下降等因素。
一家锂电制造企业的动力电池项目负责人向记者表示,2020至2021年电池技术全面迭代,新电池提高了车辆的续航能力。
记者从多家新能源车企官网统计数据梳理发现,新车型或是装载了新电池的新能源车续航能力远超过去。蔚来2021年1月推出的新车型ET7续航里程高达1000公里;比亚迪最新车型汉EV续航能力最高超过600公里。装载长续航电池的特斯拉Model3续航里程可达600公里,装载标准续航电池的版本仅为468公里。
相较于过去新能源汽车500公里或以下的续航里程,新的电池续航能力解决了里程焦虑,满足了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
“三电系统(电驱动、电池、电控)成本进一步下降,以占据汽车BOM(物料清单)成本30%-40%左右的电池为例,降幅达15%左右,带来整车价格大幅下降。以特斯拉Model3为例,短短一年价格三次下探。即便不依赖补贴,纯电动汽车的售价对比同级别燃油车也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并且纯电动的运维成本远低于燃油车。”前述负责人表示,“同时,部分车企新工厂投产,产能逐渐释放,更提高了对电池的需求量。
从乘联会的新能源榜单可看出,为数不多的爆款车型,占据了新能源乘用车2月销量的绝大多数。因此电池需求和爆款车型的投放数量具有强正相关关系。2020年开始各爆款车型陆续投放市场,因疫情原因部分购车需求递延至下半年集中释放,销量暴增,电池成为“香饽饽”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