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3.35万亿元,到21.29万亿元,再到25.05万亿元,短短16年间,全国林地林木资产价值成倍增长。全国人均拥有森林财富达到1.79万元。
与此同时,全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从2010年末的10.01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末的12.68万亿元和目前的15.88万亿元。首次核算的森林文化价值也达到了3.1万亿元。
在国家林草局、国家统计局等12日召开的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项目总负责人江泽慧介绍,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的三期“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为建立我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编制林木资源资产负债表和构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江泽慧介绍,在2004年、2013年两期项目研究成果基础上,2016年7月启动了第三期项目研究,主要包括林地林木资源核算、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核算、森林文化价值评估以及林业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等4部分内容。
核算结果显示,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期末2018年,全国林地资源实物量3.24亿公顷,林木资源实物量185.05亿立方米;全国林地林木资源总价值25.05万亿元。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末2013年相比,林地资源面积增长了4.51%,林地资源价值量增长了24.87%;林木资源实物存量增长了15.12%,价值量增长了13.70%。
就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总价值来看,江泽慧介绍,与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期间2009年-2013年相比,全国森林生态服务年实物量增长明显,年价值量从12.68万亿元增长到了15.88万亿元,增长了25.24%。
研究还发现,我国中东部地区林地林木资产价值快速增加,地方绿色发展的生态资本更加扎实。西部地区林地林木资产实物量、价值量比重最大,蕴含着巨大的生态发展潜力。
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李晓超介绍,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国家统计局是这项改革任务的牵头单位。2015年至2019年间,已在全国部分地区先后开展了两轮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
李晓超说,森林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加强森林资源核算,可以定量测算我国森林资源及其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的实物量和价值量,科学反映森林的功能和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他同时表示,目前这项核算仍存在短板,处在探索编制和攻坚克难阶段。
有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森林资源核算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森林资源与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要准确地量化这种作用和影响存在较大的难度;二是对森林资源不同功能的估价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但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项目执行负责人刘世荣看来,中国的森林资源核算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目前,全球森林面积约40.6亿公顷,约占总陆地面积的31%,森林碳贮量高达6620亿吨。国家林草局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森林面积达到2.2亿公顷,森林蓄积175.6亿立方米,森林植被总碳储量91.86亿吨,年均增长1.18亿吨,年均增长率1.40%。
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彭有冬告诉记者,国家林草局已成立专班,重点研究森林碳汇的问题。他说,近年来我国森林质量不断提升,具有较高的固碳速率和较大的碳汇增长潜力,这对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都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