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闫立良 见习记者 郭冀川
《2020年医保谈判药品目录》从2021年3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最新的医保药品目录新增了119种新药,既包括了PD-1、仑伐替尼等17种抗癌用药,还包括了糖尿病用药等慢病药物,另外调出29种药品。
2020年8月17日前上市的药品均被纳入本次目录调整的范围,其中有16种新上市的药品被调入目录,新调入药品平均降价幅度达到50.64%。同时,目录对“老品种”进行了降价谈判,14种已纳入医保目录价格偏高的药品平均降价43.46%。
值得关注的是,最新版国家新冠肺炎治疗方案所列药品全部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如利巴韦林注射液、阿比多尔颗粒等药品,用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已经成为降低药品价格的重要手段,各自又承担不同任务。带量采购是国家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一次性向企业购买数量较大的药品或医药器械,采购对象是成熟的仿制药企业和医疗器械企业,因此价格竞争激烈。医保谈判决定了哪些药企的产品会纳入医保范围,谈判降价相对温和,并不断将新药调入医保目录内。
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个医药板块受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落地影响较大,正呈现两极分化的格局。一方面创新型公司有知识产权保护,拥有定价权的情况下会逆流而上,另一方面因为去年疫情影响带来业绩增长的药企,随着医药政策推进和疫情缓解市场需求下降,利润和股价恐将迎来双杀。
龚涛认为,医改加速后,医保范围内药品价格普遍下调,医药板块中拥有定价权和“国家一类新药”的研发型药企不会受太大影响,而制造型药企则会出现大规模并购重组,随着毛利的下降,规模是唯一出路。
龚涛说:“投资者不妨区分下自己所投资的医药企业是属于研发型还是制造型,如果研发型看看研发的产品线多不多,研发进展如何以及有多少研发药品进入三期临床等。如果是制造型企业主要看产品有多少比例在医保目录内,有多少首仿药,如果是生产原料药的则需要了解原料来源稳不稳定,技术壁垒有多高。”
比如此次纳入医保的PD-1,是重要的广谱抗癌免疫抑制剂。立鼎产业研究院2019年发布报告表示,我国PD-1市场规模已达330亿元人民币以上,由于患者病情进展的情况不同,存在联合用药的可能性,因此PD-1未来的潜在市场空间会更大。PD-1直到2019年才有一款药品进入医保目录,海外原研药企的PD-1占国内较高市场份额。
此次新版医保目录调整后,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君实生物等国内药企的PD-1产品进入医保目录,虽然价格均大幅降低,但也具有了以量换价实现国产替代的契机,更以此为动力推进药品的更多适应症研发。
鼎臣医疗咨询总经理史立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国内药企的追赶,外企的主战场在新药和现有药品的新适应症研发,利用研发优势获取垄断性收益。但随着国内药企的成长,尤其是仿制药降价压力下,很多国内药企已经转变策略,加大研发投入,降低营销成本,甚至向海外进军,这样的企业也更掌握市场主动权。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