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脱贫攻坚期的“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不同,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又有了新的目标和标准。
根据交通运输部3日公布的《农村公路中长期发展纲要》(下称《纲要》),到2035年,全国将形成“规模结构合理、设施品质优良、治理规范有效、运输服务优质”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纲要》提出,到2035年,全国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显著提高,总里程稳定在500万公里左右,基本实现乡镇通三级路、建制村通等级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运输服务总体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基本实现城乡公路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一财经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十八大以来,全国农村公路发展经过以乡镇、建制村通畅工程为重点的大规模建设与发展阶段,覆盖范围、通达深度、通畅水平、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农村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到2020年底,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目标全面实现,基本形成了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网络,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四川省南充市农村公路上的小巴士正在接送乘客。摄影/立早
《纲要》介绍,相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和交通强国建设要求,我国农村公路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包括路网通达深度仍然不足、技术等级水平总体偏低、安全防护及桥涵等配套设施建设不足、管理养护存在明显短板、客货运输服务水平不高,以及“四好农村路”发展长效机制有待完善等。
第一财经记者此前在一些地方采访时也了解到,一些农村公路建的快,但重建轻养、“油返砂”等问题也不少见,休息站、厕所等设施跟不上,管养机制不健全。
但也有一些地方的农村公路,在给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创造了诸多商业机会。比如第一财经记者在四川、贵州等地采访时就看到,在农村公路、城际国道沿线,出现了不少崭新的休息站、厕所等设施。这些设施,有的是政府规划建的,有的是投资方建的,交给农户打理,免收租金。
农户利用约一半的设施开店,售卖矿泉水、茶叶蛋、方便面等食品,以及旅游产品。同时负责休息站、厕所等设施的清洁卫生维护,自收自养,一年下来也有几万元的收入。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有关负责人今天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服务和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交通强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有必要编制《纲要》,科学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阶段农村公路建设与发展。
《纲要》提出,注重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加强城乡公路运输网络有效衔接,促进农村公路与农业产业、文化旅游,以及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等融合发展。按照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统筹考虑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乡村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等,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目标任务,递次推进,精准施策。
同时,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发挥农民作为农村公路直接受益主体的作用,引导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四好农村路”建设是基础和关键。摄影/立早
根据《纲要》,我国将总体按照三级及以上公路标准,推进以乡镇及主要经济节点为网点,主要服务乡村地区对外沟通交流及产业经济发展的对外快速骨干公路建设。结合乡村产业布局和特色村镇建设,推动串联乡村主要旅游景区景点、主要产业和资源节点、中小城镇和特色村庄的区域联网骨干公路建设,促进农村公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纲要》提出,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构建广泛覆盖人口聚居的主要村庄、直接服务农民群众出行和农村生产生活的农村公路基础网络,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覆盖范围、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纲要》明确,建立以各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以路况、养护工程里程、养护资金、机构能力建设等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养护生产组织模式,提高养护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水平。
第一财经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农村公路条例》修改已列入该部2021年立法计划。国家还将继续通过车购税资金等现有渠道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完善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政策,合理确定转移支付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