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路径清晰 多路中长线资金有备而来 防范“影子股东”违法违规“造富” 是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之举 布局春节行情 稀缺行业ETF密集发行上市 央行: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 “量化之王”翻车遭巨额赎回 坚持适度化发展原则 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广西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评价报告发布 看好创新药及产业链优质公司 上市银行年报业绩预期良好 多家银行股价创历史新高 基金经理的年终奖 是怎么发的、怎么花的? 地方民间投资持续升温 新一轮激发民资活力政策密集出台 四川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评价排名公布 多部委真金白银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央行:稳健货币政策把握好时度效 居民债务扩张有限 2021年化肥行业景气度有望底部回暖,这些龙头公司业绩报喜!5只年报预喜股获大单资金加仓! 赔付率超190%!山东高青生猪“保险+期货”完成到期理赔 上海证券百亿定增完成 解决与国泰君安同业竞争问题 2月9日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路径清晰 多路中长线资金有备而来 信托监管会议定调:今年继续“两压一降” 央行净投放“细水长流” 节后资金面有望平稳 就地过年下的春节消费:物价怎么走?菜肉管够吗? “预制年夜饭”走俏、“无接触拜年”兴起……这个特殊春节你怎么过? 想盗版没门儿!三部门护驾春节档院线电影 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约谈特斯拉公司 揭秘“人造太阳”的“超强”内核 生活垃圾分类 每个城市都需顶层制度设计 教育部:严禁任何形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 西方没料到,中国年轻人这么看它们 管建不管运行? 污水处理厂建了为何污水仍直排黄河? 内蒙古出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综合性法规 填补立法空白 “名师撞脸”乱象频出 在线教育机构需回归教育本位 “奋斗者”号有了国际“驾照” “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最长一“横”贯通 新冠病毒在单个病人体内的演化首次揭示 三部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不得用于房地产开发 春节藏历新年将至 西藏通报4起违规典型问题 中国军队向巴基斯坦军队提供新冠疫苗 巴方:致以最深切感谢 大型调研揭秘:营商环境改善仍存“最后一公里”问题 建设秀美山川 粤全面实施“绿美广东大行动” IMF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8.1% 外交部:中国同世界经济联系将更紧密 最高检:检察机关要强化未成年人检察保护和监督职责 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暨关爱员工实现双赢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0年中国未出现大规模违法用海用岛现象 制假贩假的“奸商”、挑拨离间的“搅局者”……新疆普通人这么说蓬佩奥 调查:BBC破绽百出的涉疆报道,究竟有多离谱? 第四批药品集采中选结果公布 预计5月可惠及全国患者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去世 中方:深表哀悼 教育部:严厉打击“高考移民” 黑龙江:规范分级分类检测要求 促进返乡人员有序流动 两次被中国外交部点赞 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真实的中国 伊春市委原书记吴杰凯抓捕细节:网名引办案人员注意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路径清晰 多路中长线资金有备而来

2021-02-09 11:06:01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昌校宇 刘琪 孟珂 吴晓璐

2021年刚开局一个多月,投资端改革已多次被监管层点题。

2月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聚焦“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重要任务,以更大力度推进投资端改革。一是不断壮大市场买方力量;二是持续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在1月28日召开的2021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上也提到,“以更大力度推进投资端改革”。业内人士认为,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路径越来越清晰,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机制正在完善。

养老金:

投资规模持续攀升

压舱石效果显现

支持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入市成为今年监管部门工作的重点。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企业年金规模快速增长,加之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不断健全,积极通过适当方式进入资本市场,作为重要的长期资金,不仅实现较好收益,也成为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压舱石。

1月26日,人社部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基金投资运营工作稳步推进,所有省份均启动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工作,合同规模1.24万亿元,到账金额1.05万亿元。

对比前两年的数据来看,截至2018年底,累计有17个省区市委托投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8580亿元,已经到账的资金达到6050亿元;截至2019年底,有22个省区签署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委托总金额达到10930亿元。以上数据可见,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工作在持续推进,规模逐步攀升。

人社部也于2020年12月30日调整了年金基金投资范围,规定权益类资产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投资组合委托投资资产净值的40%,投资比例上限提高了10个百分点。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现有年金市场规模测算,本次权益比例上限的提高,理论上将为资本市场带来3000亿元增量资金。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监管层10天内已2次公开发声鼓励养老金入市。1月28日,2021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更大力度推进投资端改革,加大权益类基金产品供给与服务创新力度,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尽快落地,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2月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尽快落地。

“养老金入市,将给资本市场带来显著的增量资金,加大市场活跃度。”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下一步推动养老金入市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可以对权益类投资比例上限加以优化;另一方面可以从行业投资的中长期理念加以引导。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2.54亿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18.1%。可以看到,我国老年人数量多、老龄化速度快的特点十分突出,我国居民养老的持续性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壮大个人养老金市场,是对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关键补充甚至是补位。”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个人养老金属于中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三支柱,尚处于发展初期,发展空间很大。个人养老金的入市,一方面是养老金作为财富管理业务的天然要求,它可以扩充投资渠道、增加中长期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也可以作为资本市场的压舱石,可以起到在中长期稳定资本市场的作用。

陈雳表示,个人养老金作为国内的重要社会保障基础,也要发挥其资产的保值增值功能,公募基金作为市场投资的手段方向之一,可以协助实现养老金的保值目标。

谈及推动优化第三支柱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具体举措,陶金认为,当前个人商业养老金试点包括了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和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其中,养老目标基金试点不断扩大,运行平稳,已发行的产品收益都为正,但也发现部分养老目标基金并不受市场所广泛欢迎。鉴于良好的发展趋势以及日益扩大的需求,在养老目标基金的发行主体资格、产品类型等方面,都可以在试点基础上合理补充,以解决部分产品不受市场欢迎等问题。当然由于养老金的安全性质,对发行主体和产品投资策略的宏观、微观上的监管把控必须比其他产品更加严格。

那么,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尽快落地,将会对市场产生哪些影响?陶金表示,个人养老金作为长线资金进入股市,有利于增加股市流动性,推广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短期看,公募基金应该会有序吸收这些资金,增量资金进入市场不会一蹴而就。长期来看对中国资本市场可持续稳健发展有利。

险资和银行理财资金:

在促进提升权益投资

比例上下功夫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下称《方案》),这是我国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推出的深化关键领域改革的重要行动方案,也是指导今后5年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行动指南。《方案》中提出,要培育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

对于证监会后续将有哪些举措培育机构投资者,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2月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给出了答案——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并明确表示要继续推动社保、保险、银行理财等资金入市,促进提升权益投资比例,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完善“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机制。

近年来,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被监管层反复提及。与此同时,监管层也持续为以保险资金和银行理财资金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入市创造条件。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中,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刊发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文章,文中提出,大力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充沛直接融资源头活水。加快构建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壮大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力量,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产品,持续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积极配置资本市场;加大政策倾斜和引导力度,稳步增加长期业绩导向的机构投资者,回归价值投资的重要理念;鼓励优秀外资证券基金机构来华展业,促进行业良性竞争。

目前,中长期资金入市情况如何?银行理财资金方面,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0年)》(下称《报告》)显示,随着理财子公司的成立,监管部门持续推进提高理财资金进入权益市场比例,多家理财公司已开展与公募基金等机构的合作,推出通过FOF或者MOM模式参与权益市场的混合类产品;部分投资能力较强的理财公司已经开始发行直接交易股票的权益类产品及私募股权产品。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仍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截至2020年到底,理财子公司存续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达92.26%,而混合类产品及权益类产品分别仅占比7.47%、0.27%。另据《证券日报》记者通过中国理财网梳理,截至2月8日,目前理财子公司在售的权益类产品为1只,存续的权益类产品为5只;在售的混合类产品为28只,存续的混合类产品为685只。

也就说,混合类产品及权益类产品还存在极大的增长空间。《报告》也指出,长期来看,理财产品将逐步提升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为股票市场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

保险资金方面,据银保监会发布的保险业经营情况表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保险资金运用约为216801亿元,其中用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金额为29822亿元。而在2019年12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85271亿元,其中用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金额为24376亿元。可以看到,2020年末用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保险资金较2019年末增长了5446亿元,增幅达22.34%,高于整体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增幅(17.01%)。

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诚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长期资金入市可以发挥中长期产品的优势,改善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状况,从而应对长期利率下行压力,提升保险公司长期投资回报水平。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有助于推动市场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倡导价值投资,也有利于平复资本市场短期波动,促进证券市场稳健运行。

公募基金:

年内权益类基金

发行超4700亿元

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已经成为A股重要的资金来源。《证券日报》记者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2月5日,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累计发行174只,合计规模6185.68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规模4749.75亿元,占比76.79%,接近八成。

2月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不断壮大市场买方力量。进一步优化基金注册机制,提升权益类基金产品供给与服务质量,支持更多优质资产管理机构申请公募业务牌照,稳步扩大基金投顾业务”。

市场人士认为,基于A股机构化趋势、资本市场释放改革红利以及居民资产入市三大核心逻辑,今年权益类基金仍持续火爆,预计最高为A股带来9000亿元增量资金。另外,基金投顾业务试点逾一年,发展超预期,但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未来需要从投研能力、服务能力、资产配置能力以及风险防控能力等多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基金投顾能力。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公募基金投资股票5.22万亿元,其中持有A股市值合计4.80万亿元,占沪深两市流通总市值的7.58%,为近10年来最高水平。

安信证券策略分析师夏凡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0年是载入史册的公募基金大年,权益类公募基金已成为A股市场最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市场风格。今年,在“房住不炒”、打破刚兑、理财收益低、信用债违约增多的大背景下,A股风险收益比具备吸引力。另外,A股走向机构化以及资本市场释放改革红利的中长期逻辑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预计今年权益类公募基金的火热行情将持续。

“今年以来,投资者的基金认购热情依旧高涨,年内权益类公募基金发行规模近5000亿元。预计今年权益类规模基金全年发行规模在1.4万亿元至1.9万亿元;考虑赎回和基金股票仓位,大约能为股市带来6000亿元至9000亿元的增量资金。”夏凡捷表示。

“考虑到银行理财子公司和险资往往都是通过公募基金入市的,所以,预计今年公募基金持股比例还会继续提升。”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魏凤春认为,公募基金持续吸引投资者的前提是,提高投资者对其的信任。对此,公募基金需要秉承“三公原则”,践行契约精神,履行信托责任和义务。“一方面是投资业绩、风险防控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另外一方面,避免道德风险也很重要。”

平安证券研报显示,自2019年10月份基金投顾业务启动试点以来,截至2020年年底,已有18家机构获得试点资质,其中,基金公司5家、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3家,券商7家,银行3家。

“目前,国内的基金投顾业务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魏凤春认为,首先,拥有基金投顾业务的机构数量不多;其次,投顾业务质量也有待提升。目前,国内的基金投顾业务还处于积累过程中,机构的资产配置能力、择基和择券的能力都需要提高,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未来基金投顾业务一旦发展起来,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更加繁荣的时代。

对于提高公募基金投顾业务能力,魏凤春认为,需要从投研能力、服务的技术能力、资产配置能力以及风险防控能力等多方面入手。“投顾业务要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与公募基金原来业务要求不一样。而且投顾业务更加侧重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在这方面,公募基金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需要从多方面发力,全方位提高,才能满足投顾业务需求。”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基金投顾业务的核心是构建“信任”,需要机构真正从“卖方投顾”转型为“买方投顾”。公募、券商、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和银行各有优势,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其优势在投研实力强,建议和外部机构合作输出基金投顾服务。对于券商来说,其投研、顾问服务和客户发展比较均衡,建议内部发展和外部合作并举。内部面向高净值用户,以线下投顾服务为核心;外部开拓和银行等机构的合作,输出基金投研服务。对于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来说,其优势在互联网投顾经验丰富,建议和投研实力强的投顾合作,发展平台式投顾模式,面向长尾用户,着力发展智能投顾。银行的线下投顾实力最强,建议以中高净值用户用关键客户群,以“线下投顾”为核心服务模式构建“信任”体系。

境外资金:

A股资产成为

中长期加配选项

“目前,我国不仅稳步放开跨境投融资限制,而且开始推进制度规则上与国际市场的深层次对接。”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2月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持续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那么,如何才能吸引更多境外长期资金入市?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需要从练好内功和畅通渠道两方面进一步发力。

董忠云表示,首先,制度完善、长期健康向好的资本市场环境是吸引外资入市的根本。制度层面,要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经济基本面层面,持续健康发展的宏观经济是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基础,政策调控上需要努力营造稳定向上的宏观环境,并加大力度扶持创新产业,为经济和资本市场提供增长点。去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持续推进,结合全球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和极低利率环境的背景,A股核心资产仍然是外资中长期加配选项。

“其次,需要不断疏通境外资金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渠道。”董忠云进一步介绍,如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等机制以及QFII、RQFII新规等都是在渠道疏通方面的重要举措,未来我国将继续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持续深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外资投资A股市场的便利性将不断提升,这将有助于推动境外长期资金增加对我国资本市场的配置,更好地促进资本要素全球流动。

田利辉认为,中国资本市场从局部管道式开放向全面制度型开放转变,进而通过注册制等新制度供给,推动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以,下一步我国投资端改革重点在于市场制度的国际化,进而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境外长期资金入市。

陆股通是境外资金进入A股的主要渠道之一。据Wind资讯数据整理,截至2月5日,今年陆股通北上资金实现净流入652.8亿元,开通以来累计净流入规模达到12676.9亿元,为历史新高,北上资金处于长期净流入的趋势中。

北京利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常春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境外资金持续流入我国资本市场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国内资本市场改革坚定而持续,A股在全球资本市场的配置价值逐渐凸显。二是A股上市公司质量也在稳步提升,有助于吸引外资流入。

谈及A股在国际指数中比例的提升会带来多少长期资金量?董忠云表示,在标普道琼斯于2019年9月份纳入部分A股,MSCI于2019年11月份将纳A因子提升至20%,富时罗素于2020年3月份将纳A因子提升至25%后,目前尚无后续继续提升纳A因子的时间表。但基于A股制度不断完善,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下的重大改革不断推进,长期来看,国际指数继续提升A股股票比例是大势所趋。

董忠云进一步分析称,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目前A股纳入比例依然偏低,未来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但纳入节奏上存在不确定性。

在常春林看来,MSCI、富时罗素和标普道琼斯三家全球指数吸纳A股,并稳步提高A股在其指数中的权重,是A股市场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也能为市场持续带来增量资金。纳A因子在国际指数中的提升对加速外资流入A股市场具有长期重大影响,同时也能降低A股波动率,降低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疫情大考之下,中国经济表现出色,中国资本市场也成为境外资金青睐的投资圣地。”田利辉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