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
护航流动性 央行开启今年首次14天逆回购
2月4日,央行发布消息,为维护春节前流动性平稳,当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仍维持2.35%。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以来,央行在工作日均开展了逆回购操作,但主要以7天逆回购为主。2月4日为央行今年以来首次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
实际上,在春节前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几乎已成为央行的常规操作。在2020年春节(2020年1月25日)前,央行在2020年1月15日就启动了14天逆回购,并且一连开展7个工作日。而在2019年春节(2019年2月5日)前,央行在2019年1月30日、1月31日、2月1日,连续3个工作日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
离岛免税政策加码 海南开启新春度假“买买买”模式
春节临近,家住武汉的刘女士已经开始了“度假模式”。2月3日,她带着儿子飞抵三亚,准备一边享受阳光沙滩海水,一边“买买买”。
“往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出国旅游,现在国外出不去,而三亚环境好、疫情控制得也好,最重要的是可以逛免税店,加上机票便宜,我们就赶在过年前来度假几天。”刘女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严禁经营消费贷违规入楼市 北京有银行已开启全面自查
近期,有市场人士反映,有部分购房者为填补房屋交易资金缺口或进行套利,挪用消费贷、经营贷资金作为购房款或“过桥”资金;部分非法中介参与其中牟利,为违规行为推波助澜。
对此,北京监管局重磅发声严查“消费贷”“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对于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等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法从严从重处理。
【证券时报】
国资委:确保今年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70%以上
会议要求,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要在全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务要求的基础上,把握好“一个抓手、四个切口”,聚焦公司治理、活力效率、科技创新等重点难点问题,逐个攻克、逐项解决。重点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加快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在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强化正向激励上动真碰硬,以更大力度推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牢牢把握好混合所有制改革正确方向。
会议强调,2021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要认真落实好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精神,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全面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落地上,精心组织、挂图作战,狠抓责任落实,狠抓健全机制,狠抓督促考核,狠抓宣传引导,确保今年完成三年改革任务的70%以上。
猪价走势迎关键时间点 牧原股份市值飙涨
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带来的产能加速清退,过去两年国内生猪价格冲涨至历史高位,龙头企业牧原股份市值也飞速攀升。2月4日,牧原股份股价一度刷新历史高点至108.28元/股。
2月3日,牧原股份股价收于107.02元/股,成功突破百元大关。当日公司总市值也一举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023亿元。2月4日早盘,该公司股价再度上行突破历史高位后出现回落,截至收盘收于106.53元。此前,在2019年2月6日,牧原股份市值才刚刚首次站上1000亿元。8个月后,2019年10月25日,牧原股份市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此后,2020年6月30日,牧原股份市值站到3000亿元之上。
永福股份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新能源公司
永福股份2月4日晚公告,公司拟与宁德时代合作,以共同增资入股方式投资福建永福电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永福电通”)。
宁德时代拟以6621.19万元投资永福电通,本次投资后宁德时代将持有永福电通60%股权,永福股份将持有永福电通40%股权。本次共同投资旨在充分整合宁德时代和永福股份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实现在新能源领域(特别是光伏+储能领域)的深度合作和产业布局,共同打造为客户提供先进综合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
【中国证券报】
1月净买入近3000亿元 外资加仓中国债券势猛
2021年1月,境外机构投资者大力加仓中国债券,达成现券交易逾万亿元,单月净买入近3000亿元。分析人士表示,外资正加快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这是外资看好中国经济和人民币资产投资价值的表现。尽管境外机构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债券规模近3.5万亿元,但在中国金融市场持续扩大开放的背景下,外资净流入势头仍有望延续。
2月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境外机构投资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共达成现券交易11302亿元,环比增加44%,交易量占同期现券市场总成交量的约4%。
春季行情根基未变 “持股过节”有底气
关于春季行情,市场有种说法:“一月前奏、二月最肥。”但是,1月底以来市场的回调,让不少投资者开始产生担忧。对此,机构人士表示,1月市场涨幅过大,获利筹码在短期多种因素扰动下,部分投资者选择阶段性兑现。A股春季行情根基仍在,市场交投热情有望在节后恢复,节前震荡是投资者布局良机。
1月25日上证指数创出逾5年新高,之后陷入震荡回调之中。2月4日,沪深两市再度调整,三大股指集体下跌。其中,上证指数下跌0.44%,报3501.86点;创业板指下跌0.72%,报3200.55点。
国内规模最大私募资产配置类基金获批
中国证券报记者2月4日独家获悉,上海道禾长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道禾长期投资”)于2月3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首只私募资产配置基金——“上海临港新片区道禾一期产业资产配置基金”的备案,基金首期认缴出资30亿元,目标规模为80亿元。据了解,该基金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私募资产配置类基金,同时也是上海首只私募资产配置基金、全国首只聚焦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的私募资产配置基金。
私募资产配置类基金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2018年正式推出的私募基金类别。目前在管理人数量和基金产品的数量和规模方面,还非常“小众”。资产配置类基金以跨市场大类资产配置为理念,以组合方式优选专业管理工具和基础资产,能够较有效地分散风险、获取长期稳定收益。与此同时,资产配置基金以长期投资为理念,也能更好地规避投资短期行为,有助于培育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在道禾长期投资之前,市场已发行该类私募产品11只。
【上海证券报】
外资买内资卖 新能源车板块将走向何方
内外资对于新能源车板块的态度正出现巨大分歧。一方面,外资在港股和A股市场对新能源车相关个股大举扫货;另一方面,去年重仓新能源股而赚得“盆满钵满”的部分绩优基金,正逐步对相关标的获利了结。
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此时减持新能源股主要考虑到估值扩张幅度较大,希望等待更合适的估值水平再进行配置。相较而言,考核周期较长的外资机构对于新能源板块的估值有着更高的容忍度。
监管开启险资大体检地毯式摸排不留死角
上海证券报记者昨日获悉,近日,银保监会向各银保监局、保险公司及保险资管公司下发通知,要求开展保险资金运用全面风险排查。此举被业内视为监管进一步规范保险资金投资行为。
作为各类要素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近年来十分活跃,在支持资本市场建设和服务国家战略及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功不可没。但同时保险资金运用违规问题和风险隐患亦不容忽视。
特斯拉靠卖“碳”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特斯拉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在多年亏损之后,特斯拉终于在2020年首次实现了全年盈利。但有意思的是,该公司所获利润并非来自于汽车销售这一核心业务,而是得益于它向其他汽车制造商出售碳排放积分。
随着7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诺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全球碳市场正在积极扩张,目前正在运行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已达到21个,全球碳交易市场每年交易规模超过6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