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既然在步兵第二十联队,也就是1937年底攻陷南京的先头部队服过役,那他究竟参与过南京大屠杀没有?
这是作家村上春树心头萦绕了几十年却不敢面对的疑问。直到父亲去世后五年,他才鼓起勇气调查这段历史。2019年,70岁的村上春树完成了自己首部非虚构写作——对父亲和家族经历的追述《弃猫》。新作一经发表,立刻在日本引起极大震动。
今年1月,《弃猫》出版了中译本。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不再由“御用翻译”林少华经手,出版社也换成了磨铁图书,整个《弃猫》中文版的翻译和编辑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7岁。
内心的负荷
熟悉村上春树的读者都知道,从1982年发表《寻羊冒险记》开始,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奇鸟行状录》《海边的卡夫卡》《1Q84》,以及2017年完成的《刺杀骑士团长》,他的小说中一直都有涉及战争和中国的内容。尤其是《刺杀骑士团》,其中不仅涉及南京大屠杀的篇幅比《奇鸟行状录》多,还借主人公之口质问“40万人和10万人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显示了他对日本侵华历史和南京大屠杀的反思和担当。
为什么战争和中国,在村上长达40多年的写作生涯里成为反复出现的主题?《弃猫》终于给了我们答案。如他在书中所写:“正是这一件件小事无穷地累积,才让我这个人长成如今的模样。”
村上春树的父亲名叫村上千秋,1917年出生在日本京都。他喜欢俳句,是当地一家寺庙住持的二儿子,小时候还被家人送到奈良某座寺里当小和尚。这位看起来应该是“岁月静好”的年轻人,却从1938年8月开始,在大学只读了一半,就先后三次被征兵入伍,参与了侵华战争。
村上从小就记得,父亲每天早上起床做的第一件事,是在佛龛前闭着眼睛念很久的佛经,“为了死在战场上的友军,和当时敌对的中国人”,有一次父亲解释。村上只知道父亲曾在第十六师团的步兵第二十联队服役,这是一支攻陷南京时的先头部队,在二战史上臭名远扬。战场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让父亲余生都在念佛?他很少说,村上也没勇气问。
父亲唯一一次谈到战争,是村上读小学低年级时。他说,他用军刀砍断过中国俘虏士兵的脖子——当时日军为了让新兵习惯杀人,会命令他们去处死俘虏的中国士兵。讲述往事时,父亲表情淡然,说那位中国士兵也没慌乱,只是一动不动地闭着眼睛,安静地坐在那里等候行刑。
多年来,父亲斩首中国士兵的一幕在村上心中反复翻滚、撕扯,并留下极大的伤痕。这也是他不敢直面父亲过去,并有20多年与父亲关系疏离的原因。直到父亲去世后5年,他才终于有了回首的勇气。他花了很多时间,专门查阅各种历史档案后发现,父亲服役是1938年,也就是南京大屠杀一年之后;在中国,他是一名辎重兵,基本上不直接参加前线作战——“我一下子松了口气,有种卸去一块心头大石的感觉”。
但这份迟来的追寻并没有卸去村上内心的负荷。“压在父亲心头的沉重往事部分地由我这个做儿子的继承下来。所谓心与心的联结就是这样,所谓的历史也就是如此。”村上形容自己的这次写作是“拼了命把它写了出来”,“作为写作之人的一个职责”。
《弃猫》与村上的其他小说相比篇幅偏短,最早发表在日本一份杂志上,但却花了他大半生的时间才完成,重要性不言而喻。日语版后记中他说,一直在想该以何种形式出版。“我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为它配上插画,单独出成一册。”
接受日本《每日新闻》记者采访时,村上说,调查后发现,父亲所在部队当时是去武汉作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关于武汉的报道一度非常密集,当时他只要在电视里看到武汉,就会想起父亲那段经历。
年轻的翻译
从1991年《挪威的森林》简体中译本开始,近20年时间里,村上作品的翻译以林少华最为知名。很多读者也是经由林少华的语言,被吸引进入村上的小说世界。尽管读者对林少华的翻译有不同声音,但2010年新经典第一次获得村上春树作品版权,推出施小炜翻译的《1Q84》后,由于两位译者对文字处理的风格不同,还是引发了孰优孰劣的争论。
到了《弃猫》,村上春树的简体中文译者又多了一位。“老实说做好了被批评的准备”,烨伊笑言。她说,每个著名的外国作家都有固定的译本和读者认可的译者,一旦更换译者就容易引起关注,读者自然也会对新旧译者做比较,“所以当时心情还是蛮紧张的”。
林少华在37岁时翻译了《挪威的森林》,相比之下1987年出生的烨伊更年轻,却是近年来日语翻译界升起的一颗新星,已经翻译出版了20多部包括小说、漫画等在内的知名日文作品,如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小津安二郎的《美食三昧》。“我也是从林少华的翻译开始接触村上春树。林老师是座高山,也没想过去逾越。”她谦虚地表示。
烨伊说,翻译《弃猫》时,她会注意避免出现“翻译腔”而让读者感觉有距离感。“翻译腔”是英语翻译中的典型问题,日语翻译里也同样存在。“这一次果然还是不行了呢,那么,下次大家一起加油吧”“就算是我,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打起精神来,现在只要去工作就好了”……烨伊随手举例,这些“翻译腔”在字幕组网友翻译的日本动漫中随处可见。
对于烨伊的翻译,目前整体还是比较认可,但也有网友发出不同评价。“读者对不同文字风格有偏好,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烨伊解释,《弃猫》是非虚构写作,文字自然和村上以往的小说不同,显得平实朴素,“我需要做的就是努力传递出这种新的风格”。
版权争夺战
村上春树喜欢长跑,每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前夕,都有媒体以他能否打破“诺奖陪跑”魔咒做一番炒作。对磨铁图书来说,从《1Q84》开始就参与这场持续十余年的版权争夺战,中间参与“陪跑”的编辑也历经多人,直到这次终于拿到《弃猫》的独家版权。
“2017年初,提交过《刺杀骑士团长》的策划后,村上的代理回复说:策划写得不错,有进步。然后拒绝了我们的报价。”《弃猫》的编辑单元皓回忆,当时,他做编辑还不到两年。此后,《刺杀骑士团长》继续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独家出版。也许是这次版权大战赢得不容易,对方进行了全方位营销。新书发布会上,林少华更是透露,保守估计小说译成中文后,“可能每个字,甚至每个逗号都值25元”。
“我至今都不知道村上为什么选择我们。”面对很多人的好奇追问,单元皓说,磨铁图书实力在增强肯定是一方面原因,但绝不是外界传言的那样给出了“天价”。“因为我们报的只是每个参与方都绝对出得起的数字,而且从以往来看,村上的授权也不是光有钱就能搞定的。”单元皓猜测,可能是策划里的某条内容打动了村上春树。
在给村上方面分析《弃猫》的亮点时,单元皓写了这样一条:“不仅是单纯的记录,更能对读懂村上春树起到重要作用。”究竟能起什么作用,年轻的单元皓当时其实没有真正明白,策划里也没过多深入。直到后来,他读到李敬泽给《弃猫》写的评论才恍然大悟:“村上一直遥望着父亲,这个人是否杀过人?他经历了什么?在这样的遥望中,村上形成了他对世界的态度,他的所有小说原来是从这里出发的,他无法信任、无法理解他的世界。”
《弃猫》
[日]村上春树 著
花城出版社/磨铁·文治图书 2021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