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向杲
1月28日,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联中国保险控股)宣布已获得银保监会批准,将发起筹建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联保险资管)。这标志着首家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正式进入我国保险资管市场。
随着保险业对外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外资机构正加速进入我国保险资管市场。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在安联保险资管获批之前,已有4家中外合资保险资管机构获准筹建或已经开业,分别为工银安盛资管、交银康联资管、中信保诚资管、招商信诺资管。
市场颇为关心的是,外资保险机构的陆续进入,对国内保险市场和A股有何影响?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保险业主管合伙人黄悦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保险市场对外资的进一步开放,预计短时间内不会对目前市场领先的公司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对A股市场影响有限。与此同时,外资公司可以发挥鲶鱼效应,提升保险市场的良性竞争水平。
首家外资独资
保险资管公司获批
安联保险资管的获批之所以受到市场关注,与其“标杆”效应密不可分。自2018年以来,随着我国在金融领域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诸多外资机构加速进入我国保险市场,但在安联保险资管获批筹建之前,无一家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获批。
安联保险资管是中欧投资协定签署后获批筹建的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也是业内首家获批筹建的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其注册资本为1亿元,注册地为北京。
安联集团方面表示:“筹建安联保险资管是安联集团以安联中国保险控股为平台进军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重要战略举措,表明了安联集团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和长期承诺。作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启动在华战略布局的重要步骤,安联将严格依照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筹建工作。”
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是由德国安联集团独资设立的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安联中国控股旗下拥有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1%的股权。除了在现有的产、寿险领域精耕细作、持续发力,安联中国控股还计划在保险资产管理、养老保险、再保险、保险经纪、信用保险、保险科技等领域充分发挥安联集团多年专业化运营的优势,引入国外市场创新经验,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安联保险资管获批得益于中国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外资保险公司加大在华投资的政策,是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积极成果。此前,陆续已有多家中外合资保险资管公司成立,包括工银安盛资管、交银康联资管、中信保诚资管、招商信诺资管等。
外资机构“抢食”
15万亿元险资资管蛋糕
外资机构密集“抢食”中国保险资管市场,一方面缘于监管持续加大保险业开放力度,另一方面也与险资近年来的高速增长有关。
监管层面,在2020年年底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袁序成表示,近年来,银保监会促进保险资管向大资管市场的融合。主要是落实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要求,及时修订《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投资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并出台《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及其配套细则,统一保险资管产品有关规则,进一步丰富金融市场中长期投资工具。
据记者了解,目前管理险资的机构包括保险公司资管部门、保险机构成立的资管公司以及第三方资产管理机构等,这些险资管理机构掌控着巨量险资,其中以险资资管公司的管理规模最大。
今年1月12日,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03年首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经过十余年发展,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经设立28家机构,受托管理保险业超过70%的资金,资产管理规模近15万亿元。
记者还从相关渠道获悉,去年以来,国内的保险资管在营收、净利等核心业务指标方面,取得高速增长。去年前11个月,保险资管营收、净利增速均超过20%。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大类资产配置、长期资金管理、固定收益投资等方面能力和影响力逐步提升,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核心优势,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不同类型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机构性质、管理风格、受托规模、投资能力以及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差异化特征明显。
中资保险资管公司与合资保险资管、外资独资资管公司在投资理念、投资策略等层面也略有差异。一家合资寿险公司总经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与中资公司不同,合资或外资公司可借鉴外方股东投资理念以获取投资回报。例如,包括公司在内的一些外资险企长期坚定持有龙头白马股,摒弃短期跟风炒作行为,有效控制了资金运用风险,在固定收益投资中,也坚定持有高信用评级资产。
黄悦栋也对记者表示,外资保险机构拥有三大优势:一是外方股东通常是国际大型保险集团,历史悠久,品牌出众;二是经营的合规性和风险管控能力较强;三是外方股东拥有的海外机构网络覆盖面广。
不过,黄悦栋同时表示,受限于外资公司自身的资金规模和投资团队能力,外资保险公司在资产端的风险偏好一般比较低,较少投资于资本市场。因此,预计国内对外资保险机构的进一步开放,对A股市场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