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珊 见习记者 楚丽君
进入2021年以来,港股表现出色,恒生指数持续上涨,近日一举站上30000点,最高达到30191.16点。今年以来,港股的表现领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截至1月26日港股收盘,恒生指数在1月份以来已累计上涨7.93%,跑赢同期上证指数(涨2.77%)、标普500指数(涨2.64%)、日经225(涨5.02%)、欧洲斯托克50(涨0.01%)。
南下资金的持续“买买买”模式,助推了港股的上涨。同花顺数据显示,1月26日,南下资金净买入额再次突破100亿元,达117.02亿元。在1月份的17个交易日中,南下资金已有13个交易日的净买入额突破100亿元。今年以来,南下资金累计净买入额已达2218.43亿元,已达到去年全年净买入额的37.20%。2020年南下资金全年累计净买入额为5963.68亿元,其中去年3月份单月累计净买入额最高,为1264.02亿元。
对此,大岩资本创始合伙人蒋晓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港股今年以来领跑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缘于港股市场有几大优势:一是新老经济兼具,叠加新经济独角兽的上市、互联互通机制的存在等,持续吸引南下资金和海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二是低估值与高股息兼具,吸引保险、社保、年金等风险偏好较低的大资金和长线资金进入;三是港股对A股折价较多,AH股的溢价率高达34%,较历史中枢高出10个百分点,均值回归的潜力较大。
“近期港股受到南下资金的热捧,净买入额已连续多日超过百亿元,带动了港股的大涨。另外,近期新发基金在合同上明显放宽了投资港股的限制,整体配置港股的比例得到大幅提升,意味着资金南下的意愿强烈。南下资金流入港股,一方面是因港股整体估值水平处于价值洼地,过去两年涨幅明显滞后;另一方面是因港股中存在很多在全球都极具影响力的稀缺标的;此外,同时在A股和港股两地上市的股票,其港股价格具有明显的比价优势。”私募排排网未来星基金经理胡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从沪深港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来看,截至1月26日收盘,今年以来共有29只港股现身榜单,其中21只活跃股处于期间净买入状态,南下资金合计净买入1811.84亿港元。腾讯控股、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美团-W、中芯国际等5只港股获南下资金期间净买入额均超100亿港元,分别为759.29亿港元、387.73亿港元、177.48亿港元、133.47亿港元和125.49亿港元。同期,赣锋锂业、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等3只港股获南下资金净卖出额均超10亿港元。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认为,港股市场主要指数继续走强,千亿港元规模的抱团资金在南下抢筹港股中的能源股、科技股和医药股,后续上涨动力还将继续增强,主要是因以下几大因素的存在。一是政策推动因素,2020年12月人民币贷款新增额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二是经济复苏因素,中国出口强劲增长,贸易顺差达到15年来最高水平;三是市场估值因素,恒生指数去年以来一直维持低位震荡,具有一定的估值优势。
关于港股的后市投资机会,蒋晓飞认为,港股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短期上涨过快,存在回调的可能性,会给空头创造交易机会。如果美元和美股走强,就要警惕外资回流美欧市场的风险。另外,也要提防南下资金占比过高的个股,避免在短期上涨过快后获利回吐。
胡泊表示,港股中的稀缺标的以及具有明显估值差异的标的,会得到南下资金的持续关注,未来涨幅也值得期待。
华金证券则认为,从港股的低估值和稀缺性角度出发,对港股的配置应当集中在低估值板块和新经济板块。观察2020年至今南向资金的买入情况可以看到,南向资金配置较为集中的主要是低估值龙头股和科技网络巨头股。
国盛证券表示,港股市场正加速迎来基金配置的大时代。随着港股牛市的开启,公募基金将加速配置港股的步伐。假设2021年存量基金对港股持仓占全部股票持仓比重上升至10%,即可为港股带来至少1400亿元的增量资金。假设2021年偏股型基金新发行量与2020年持平,也就是1.6万亿元,对港股的持仓占比保持12%的比例,新发基金就将为港股带来2000亿元的增量资金。这样一来,公募基金的存量和增量资金相加,至少可为港股提供3500亿元人民币的“弹药”。在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南下资金的引领下,“跟着南下买腾讯”将如同“跟着北上买茅台”一样,将成为未来一个阶段确定性较强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