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开发银行(下称“亚开行”)在《2020年亚洲发展展望》补充报告中称,目前亚太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前景正在好转。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存在依然是亚太地区面临的首要风险,为发展中经济体及时提供安全有效的疫苗对于支持本地区经济体恢复增长至关重要。
在疫情肆虐的近一年里,作为区域性国际金融组织,亚开行做了些什么?亚开行如何看待2021年区域内经济体的复苏前景?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首席代表张浩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亚开行不仅为该地区发展中经济体提供低息贷款融资计划,未来更将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提供帮助。此外,也将在绿色复苏方面为该区域经济体提供助力。
将向发展中经济体投入更多资金应对公共危机
第一财经:面对疫情,亚开行是如何帮助发展中经济体应对的?
张浩:疫情期间,各经济体纷纷加大财政支出,一定程度为政府增加了财务负担。为支持抗疫,亚开行向亚太地区经济体提供了两个专项的低息贷款融资计划。第一项一揽子资金援助总额达200亿美元,面向发展中经济体发放贷款,帮助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第二项融资计划资金总额达90亿美元,主要用于帮助发展中经济体获得疫苗,并投资分配和交付疫苗的各种系统及进行能力建设等。除紧急贷款外,亚开行也动员了额外的赠款、技术援助支持亚太地区的发展中经济体缓解疫情。
在全球范围内,亚开行提供的贷款是利息最低、时间最长的援助贷款之一,对发展中经济体而言,本身就是个很大的帮助。同样,这还利于发展中经济体的公共财政体系保持良性运转的状态。发展中经济体的财政刺激政策不仅可以用于防疫、获取疫苗,还可以利用这些资金解决民生和就业问题。
第一财经:如果把时间维度拉长,亚开行如何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范围内为发展中经济体提供帮助?
张浩: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了全球罕见的危机。从更长远的范围来看,需要注重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和发展,需要向该领域倾注一定的后续资源。
从亚开行的业务范围来看,亚开行有一个关注点是自然灾害危机管理。该业务旨在帮助发展中经济体评估灾害和风险,帮助其建立常态化体制,以应对公共危机和自然灾害。从这个角度来说,亚开行会向发展中经济体注入更多资金,设立更多项目,以帮助其应对包括公共卫生、水灾、地震等公共危机事件。
第一财经:为应对疫情,全球政府都采取了大规模的刺激计划,也导致了公共债务的增加。更高的债务会导致更高的违约风险,去年以来,已有多个新兴市场经济体宣布违约或者推迟偿债时限,如何看待发展中经济体债务危机的潜在风险?
张浩:在发放贷款前,亚开行会对各个项目进行仔细评估,对贷款的额度均有一定要求。每个政府也有各自的外债额度标准。
截至目前,我们尚未发现亚开行贷款体系下的国家和地区存在债务风险,我们所提供的主权贷款均由各政府担保。我们会根据财政情况分为几类贷款,但对于财务更为艰难的国家和地区,很多项目其实完全通过赠款形式进行的。
疫情的确会放大一些发展中经济体的债务问题,但一般情况下项目均在其警戒线范围之内运行。如果超出警戒线的话,只能采取其他办法,但目前没有碰到。
第一财经:疫情是否会影响亚开行未来的贷款结构?
张浩:亚开行非常重视公共卫生体系的监督和建立,这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在亚太地区内,亚开行已大幅度增加此领域的贷款。此外,亚开行还在和包括WHO在内的国际组织加强合作。未来贷款还要继续向公共卫生领域倾斜。
同时,亚开行还注重包容性增长与平衡性增长,比如加强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领域基础设施的共同建设。比如,疫情期间,很多学校开展了网上教学,对于一些发展中经济体而言,其互联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一些学生可能也并没有适合网上授课的设备。未来一段时间,亚开行同样也要帮助这些地方和学生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一财经:亚开行为一些发展中经济体设立了疫苗专项基金,如何保证这些地方公平公正地获得疫苗?
张浩:公平公正是亚开行一直秉承的原则,照顾弱势群体和相对贫穷落后的人群是亚开行开展业务的目的。对于有些发展中经济体而言,可能他们根本没有能力生产疫苗。那么,向他们提供资金,帮助其购买和运输疫苗便至关重要。
此外,亚开行还将帮助发展中经济体建立起运输疫苗的冷链体系。目前,一些疫苗运输需要零下70摄氏度的低温,一些发展中经济体的基础公共卫生体系并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同时,在存储疫苗上亦存在难点。
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现状并不相同,亚开行虽然提供资金和帮助,但也会考虑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和政府意愿。
因地制宜,为绿色发展助力
第一财经:绿色复苏被很多人视为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的方向,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张浩:亚开行的2030年战略把应对气候变化、建立对气候和自然灾害的韧性、强化环境可持续性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同时也受到全球的关注。亚开行承诺在2019到2030年间累计提供8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并确保到2030年至少75%的业务量支持应对气候变化项目。
2019年,我们的气候融资达到65.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我们在该领域的投资为30亿美元,计划在2020年翻一倍,实际上这个目标在2019年就达到了。
亚开行目前在中国有两个最大的绿色投资计划。其一,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前后提供6笔资金,资金总额达23亿美金。其二,中国山东省绿色发展基金。由亚开行牵头,包括法国开发署(AFD)、德国促进(KfW)和绿色气候基金(GCF)在内的开发金融机构联合融资和青岛市政府投资总额约合50亿元人民币,如果加上后续动员社会资本,基金总额或达到100亿元人民币。在山东省绿色发展基金项目下,亚开行为中国申请了1亿美元的绿色气候基金(GCF)贷款,中国申请该基金尚属首次。其贷款时间相对较长、价格也较为低廉。
绿色经济不只是绿色复苏,更是发展契机。从细分领域来看,未来绿色建筑、绿色交通、能源等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财经:从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来看,你如何看待发展中经济体同绿色经济的关系?
张浩:全球都在关注绿色经济的概念,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理念上相通。但是,在如何具体执行绿色经济的项目层面,应允许存在不同的执行标准。
比如,欧洲一些国家正在积极开展核电项目,但不能让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执行核电项目。但是,亚开行可以帮助其做一些其他的清洁能源项目,同样也可以减少排放,从而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
回到这个问题本身而言,绿色标准本身不应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负担。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可能无法达到欧洲的标准,所以只能按照其自身标准建造。但是,即使达不到更高标准,执行减排也是对自身有好处的。
亚开行所能够做的,便是为发展中经济体尽可能地提供资金、技术和知识,使其更好地适应绿色发展之路。诚然,相较于发达经济体而言,发展中经济体在绿色发展的路上可能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但亚开行也会一直秉承因地制宜的概念,为绿色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