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之后,卫生健康重要性进一步凸显。那么哪些城市的健康指数更高呢?
日前,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正式发布《清华城市健康指数》报告,首次实现我国80个主要城市综合健康水平的全景评估考核,含27个中心城市、53个一般地级市(中心城市是指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
课题组负责人告诉记者,东北、华北和山东半岛地区的中心城市肥胖人群比重明显偏高,沈阳和天津肥胖人群比例最高,大连、长春、 济南、青岛、北京也较高。在睡眠方面,中心城市居民睡眠不足人群比例较高,睡眠不足情况较为严重的城市集中在南部,包括海口、南宁、 广州、深圳。
上海等5大城市健康指数最高
第一财经记者日前从该院了解到,课题组在初步构建了健康服务、健康行为、健康设施、健康环境和健康效用五大评价板块(一 级指标)后,参考相关研究和数据可获得性,进一步细分形成城市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16个评估领域(二级指标)、51项评估项目(三级指标)。
按照此次《清华城市健康指数》评价结果,全国 80个主要城市分为引领型、优质型、平均型、发展型、追赶型五个级别。
其中引领型城市5个,全部为中心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和南京,来自三大经济圈。优质型城市14个,包括6个中心城市和8个一般地级市。
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城市在健康环境和健康效用方面整体较好,但健康服务、健康行为和健康设施水平,城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较大落差。
在健康服务方面,东部地区人口规模大,在医疗设施建设、人员配备方面水平偏低;中西部地区则更应关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在健康设施方面,各城市的养老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相对薄弱,是未来重点推进建设的内容。中心城市需重点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并提高社区医疗设施使用率;一般地级市则需在医疗设施、心理咨询机构等方面加强建设。
沈阳、天津胖子多 广深居民睡眠差
城市居民的健康行为也十分重要。报告指出,我国城市健康行为整体亟待提高,尤其需要引导市民加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投入,整体而言经济发达城市健康行为水平相对较高。
一级指标“健康行为”包含市民的各项与健康相关的日常生活行为,包括生活习惯、健康支出、吸烟程度、健康意识四个二级指标。
课题组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生活习惯方面,总体上与城市的区位关系不明显,中心城市整体水平较一般地级市略高。反映出市民的健康生活习惯与整体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关联。随着城市整体经济水平提升,市民收入与健康意识不断提高。这一趋势反映在行为与结果上,即中心城市市民开始更多关注健康方面的问题,在行为方面更加符合健康的相关要求。
广州一家三甲医院体检科工作人员黄女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大城市的居民有城市医保和各种商业医疗保险,很多人都有单位安排的年度体检,整体的健康意识也都比较高,很多病都能早发现早治疗,防患于未然。相比之下,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健康意识要差很多。
报告指出,目前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距《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提出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由于饮食结构和自然环境影响,北方城市需要关注成人体重肥胖人数问题,南方城市需关注不良睡眠问题,西南地区需加强控烟。
课题组负责人告诉记者,导致肥胖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饮食习惯和生活行为等等。北方的居民饮食习惯中,面食和肉类比重较大,与南方饮食相比热量更高。同时,北方气候相对较为寒冷,居民室内活动比例较高,更容易导致居民的肥胖比例增高。
而睡眠不足则与城市的工作、生活情况相关,同时也与城市居民生活习惯相关。南方城市白天较长,相对夜间活动更为丰富,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整体睡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