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有缓解吗?疫情对企业融资有何影响?
1月20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布了2020年“企业成本”调研报告,其中在线上问卷调查了1.7万多家企业融资成本变化情况。
调研发现,受金融环境趋严等影响,2018年样本企业融资成本相对较高,2019年金融环境趋向宽松,融资成本随之降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银行贷款利率、债券发行利率和民间借贷利率都有所下降,信贷市场和金融市场相对平稳,凸显出疫情防控政策有效性。
财科院实地调研发现,国有企业贷款不难,甚至有银行为完成贷款任务主动请企业贷款,由于企业无急用之处,就通过购买银行理财的方式赚取利差。而民营企业或者中小规模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依然突出。
据辽宁某民营制造业企业反映,即便有相关的抵押物作为担保,融资额从2011年12亿下降至2019年2.8 亿,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缺口较大,并且贷款平均利率高达7.54%,而当地国有企业的贷款利率平均仅为3.3%左右。
疫情期间融资成本小幅下降
调研发现,受疫情冲击,2020年前两个季度整体融资规模出现明显下降,但在中央的应急调控下银行贷款利率、债券利率等融资成本并没有出现大幅上升,甚至略有下降。
约77%样本企业反映,2020年上半年与上一年同期融资成本持平,约13%企业反映融资成本有所下降。其余企业成本有所上升。
从现金流压力来看,疫情暴发以来,63.5%的样本企业认为现金流压力适中、资金链运转正常,31.82%企业认为“现金流紧绷、资金链容易断裂”,仅有4.68%认为现金流宽松、运转资金充足。大部分企业资金运转正常,未出现经济危机风险,局部风险可控。
在众多抗疫金融政策之中,样本企业中认为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最有效的比重最高,达到20%,其次是定向降准和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占比分别为11.47%和10.32%,抗疫专项再贷款占比8.31%。
去年6月份央行推出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全年银行业累计对7.3万亿的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3.9万亿,同比增加了1.6万亿。今年一季度上述两大政策延期继续执行。
揭秘企业融资现状
调研发现,在融资方式上银行贷款是样本企业最主要融资渠道,2019年样本企业融资中85.4%来自银行贷款。从贷款期限结构上看,1年期以下短期贷款仍占主导,2019年短期贷款占比达到61.4%。
在贷款利率方面,样本企业短期贷款利率平稳下降,1年期以上长期贷款利率略有上升。从信贷市场的融资结构看,短期信贷资源过度集中问题明显改善,但中长期信贷资源“垒大户”行为加剧。
另外,调研还发现,样本企业融资规模上“东部多,东北少”,融资成本“东部低,中部高”。民营企业“短贷长投”比较普遍,中长期融资难获取。
相比于民企,国企融资更具有优势。2019 年样本企业国有企业平均融资规模为9738万元,而民营企业仅有2695万元,国有企业融资规模是民营企业的3.6倍。从融资成本来看,国有企业获得的银行长短期贷款、民间借贷的融资成本都低于民营企业,而债券发行利率在某些年份高于民营企业。
在总体样本企业中,有29.6%的企业感受到融资环境趋紧,融资成本上升。对于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50.2%的企业认为“融资渠道减少,融不到资,融资难”,28.3%的企业认为“借款利率上升,利息费用增加,融资贵”。报告称,总体来看,企业融资难问题更胜于融资贵。
调研发现,东部企业认为融资成本高是主要问题,而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企业则最关心融资难的问题。大型企业认为融资成本上升是主要问题,而中小型企业更重视融资渠道。
财科院建议,金融政策需要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继续发力,在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接银企,通过更为精准的融资需求分析和判别,实现对小微企业的精准融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