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简介:周炜创世伙伴资本(CCV)创始主管合伙人
曾任KPCB中国基金主管合伙人,期间投资的29个TMT项目中10个成长为独角兽,被誉为“独角兽猎手”。2017年成立创世伙伴资本(CCV),现基金管理规模超过7亿美金,并收获了三年半内万咖壹联、确成股份两个项目IPO的优异成绩。
挖掘投资了:京东(NASDAQ: JD)、京东数科、喜马拉雅、秒拍、玩美移动、冰鉴科技、启明星辰(002439)、数坤科技、快仓等。
获2020年《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30位投资人”、连续4年荣获福布斯中国“年度最佳投资人TOP30”等奖项。
周炜先生拥有沃顿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担任中华股权创投协会理事和财务官。
一、结合AR、AI的移动应用将带动在线销售爆发增长
第一财经高远:感谢周总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您A轮领投的一家科技公司玩美移动刚刚是完成了来自于高盛高达5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这也是对您过去A轮及持续投资这一标的的认可,您认为结合了AR、AI技术的应用,究竟切中了哪个细分市场的机会?
创世伙伴资本(CCV)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有很多产品在电商时代始终没有能够突破和实现大规模电商销售。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是一个非常个性化、依赖于用户自我体验、跟每一个用户个体特征相关的一类产品。这类产品实际在直播电商时代也逐渐开始爆发,但是也有一些购买行为发生后,用户感觉自己看到的结果和卖家展示、表现的效果,看起来差别很大的情况。而AI在和AR技术在美妆领域的应用,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美妆领域面临的这类问题,大家基本上可以做到在线上。无论在天猫还是京东或者其他应用技术的平台上,你运用这个产品自己在网上试用的时候,得到的结果基本上和这个产品在你自己的脸上使用的效果是一样的。所以它可以极大地促进这一类的产品在线上销售的爆发。
二、00后男性群体美妆需求已被资本关注
第一财经高远:不知您是否试过这个产品,您认为除了这一领域之外,还有哪些可以拓展应用的场景和范围?
创世伙伴资本(CCV)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玩美移动它本身是一个技术平台公司,它目前的应用场景,第一个应用场景集中在美妆领域,不代表这一技术只能用在美妆这一场景中,包括精品珠宝领域,也可以应用,它的特质是在于能够完美的呈现你个体的肤色、发色,各种跟美妆颜色的匹配,同时它实际上在精品领域也可以做到同样的效果。
现在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年轻一代,尤其是00后男性在化妆品、美妆产品上也开始大量的使用。去年我们还投资了一家DTC男性理容品牌JACB,也是预判到这个趋势的出现,我认为这个应用的领域和场景会越来越宽泛,它不仅仅针对女性美妆这一个市场方向,玩美移动它是一个基础的技术平台,所以它未来的应用场景应该是非常广。
三、李佳琦&薇娅模式适合个人创业能否走20年仍有待观察
第一财经高远:在这一领域中,过去两年国内比较火爆的李佳琦和薇娅的模式,在您看来就是结合了AR和AI的技术,能够给这个行业带来的启发或者变化究竟是什么?在这个领域国内有没有跑出一匹黑马的可能和机会?
创世伙伴资本(CCV)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当然在这个领域一定会出现很大的公司,从我们创世伙伴资本和我们之前在KPCB的十年,我们专注投资的一直都是技术改变行业以及大平台这两种是我们特别关注的模式。
李佳琦薇娅这种带货模式,它本身是这两年非常吸引人的一个好的销售模式。但是本身来说,从我们的角度来看的话,我们更关注的是一个更底层的平台模式,还是一个技术平台来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支持的这样一个模式。更关注一个可以持续使用10年、20年的一个技术支撑的平台,这是我们比较关心的,也是一个可以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而李佳琦、薇娅他们的这种模式非常适合于非常具有个人魅力的这种个人创业。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它是不是能够支撑一个公司同样的模式,运行20年,目前我们还需要观察。
四、选择电商类投资标的仍要看商业本质和可持续性
第一财经高远:您很早就投了京东,整个电商环境在这些年是发生了比较大的一个改变。比如从过去卖别人的产品,到今天卖自己的产品,从线上又重新回归、反哺线下,再到人人都可以直播带货。在选择这类电商类投资标的的时候,您的投资逻辑哪几个维度的指标最重要?
创世伙伴资本(CCV)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首先第一,不管是电商还是传统零售,它的本质实际上都是零售,只是说运用卖场的方式、超市的方式,用零售店的方式,还是用线上销售的方式,它只是销售方式的不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认为在投资任何一个新的电商模式的时候,首先你要关注零售商业本质,这是第一;
第二就是从它的模式来看,要极度关注它的可持续性的问题,因为不同的销售模式在不同的时段都会有一个爆发期,但是最终真正能够经过很长的时间保留下来成功的模式,它是需要有一个非常强的可持续性的。当年我们在看第一波电商模式的时候,大概中国有几百上千家的电商公司都拿到了投资,但是那一轮创业的电商公司到现在真正活下来,并且做得很好的也就只有京东,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任何一家获得巨大的成功。
后来在社交媒体时代,社交电商开始爆发以后,又出现一些新的比如像拼多多,这是在中国一个非常好的尝试,甚至在美国我们也没有看到类似的模式出现。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在电商方面越来越多的出现了创新,中国的电商在社交媒体、对视频的使用、对技术的使用,越来越走在前面的情况下,要透过这些乱花迷人眼的现象看本质的话,最终就像我刚才说的,最终关注它的商业本质以及它模式的可持续性,作为一个电商投资人是最重要的。
五、个性化时代售卖模式更接近行为艺术
第一财经高远:当下在电商领域,越来越多个性化的产品、个人特色非常明显的售卖者出现,使得这更像有些行为艺术的一种商业模式,也越发像媒体,不知道您是否认可这种观点和判断,在您看来这是否会是比较成功的模式?
创世伙伴资本(CCV)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对,你这个表达还是蛮符合现状的,比如现在的盲盒的模式越来越热,在非年轻人看来,很多人会觉得这东西好像不太能理解,为什么要在这种产品上花那么多的钱,但实际上,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购买行为很大程度上它会变成一种个人体验,消费者会把它作为一个体验的经验,他会享受这个过程。所以像你描述的商业模式会变成一个行为艺术的过程。但凡这种模式在行为艺术的过程中塑造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个性特征,而这个个性特征是符合某一个受众群体有着高接受度,它也可以获得成功。就像你说的越来越像媒体,就像当年不同的乐队,不同的乐队有不同的表达形式,每个乐队他都有自己的粉丝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歌曲、乐队的表现形式实际上也是一种商品。
六、“知识付费”或是“音频内容”在中国价值实现的路径
第一财经高远:您对新媒体的投资很有预见性,您很早就投了音频平台喜马拉雅,当时很多人认为它会是音频播客的一个模式,但后来发现它走的是更符合中国特色的知识付费的一条路,在您看来这是否是更符合于价值实现的一个路径?
创世伙伴资本(CCV)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当时我还在美国的基金KPCB,美国同事面对过这个问题,他们认为播客这个模式在美国并没有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也没有做得很大,为什么在中国要投这样的公司?无论它将来怎么获得新的付费模式(也不会变成很大的公司)。
首先第一,中国的城市化的进程,中国的城市和美国很不一样,有大量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群,更多的人会住在大城市群,城市的人口也很多。这种情况下的话,大家在交通、通勤等过程中,对音频内容的消费的需求是非常多的,人均需求大于美国;
第二点,其实我们当时已经观察到美国的音频平台绝大部分的内容都是音乐,但在中国我觉得很有趣,中国的文化本质上就会产生很多音频内容的种类,这比美国要多,我们还有相声、评书,各种各样的曲艺内容。当然,我必须承认当时我们并没有预见到知识付费会成为喜马拉雅最成功的一条道路,但我们认为中国市场的盘子足够大,使用时长足够长的市场一定会产生大公司,美国播客不能产生大公司,中国一定会产生。所以我们依然投资了这家公司。
它未来是不是一个更符合中国价值实现的路径呢?我认为无论是知识付费还是用其它方式,最终你会发现有价值的内容,都会有付费意愿产生。
当年投资它的那个时代,很多人认为大量内容当时都是免费的,这条路走不通,但是我们必须认知到中国的用户,他到一定阶段一定会愿意为有价值的内容付费。
整个中国现在在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个人为内容付费的意识上,跟5年前10年前比已经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了,新一代年轻人他们已经完全接受有价值的内容付费概念了,所以我觉得这个都是不用太担心的。
七、内容向视频转移将是传播行业趋势
第一财经高远:当下微信的视频号也开放了直播带货功能,您很早投过的京东数科也在做一些音频和视频的内容,包括蔚来汽车也在做自己的电台,您认为从公共媒体到自媒体再到机构自媒体的路,是否将会持续增长和爆发的机会?
创世伙伴资本(CCV)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我们内容平台一直在持续投资,从PC时代的中文在线,后来上市了,再往后我们继续投资了音频的平台喜马拉雅,我们还投了最早的短视频和直播的先驱一下科技。再往后我们继续还投资了VR内容,叫VeeR。其实它每一个表达形式到最后都会成为一个人人都用的东西,而音频到视频,视频本身它是一个可能对受众来说最轻松获取内容的方式。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我原来一直更多的是读书,但是现在我用喜马拉雅收听内容,而且越来越发现读书已经觉得有点累了,听起来似乎更轻松。
当然读比写听更快,现在到了视频时代,你会发现你看视频看多了以后,你会发现再回去读书,过程确实是比较辛苦的,看视频是最轻松最简单的。这种情况下对年轻这一代人来说,当他们成长过程中接触的大量的都是精心制作的视频内容来对他们进行这种传播的时候,可能对他们来说,未来视频会逐渐成为占据几乎所有业余时间信息和内容的获取渠道。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人必然都要往视频这个方向去走,这是必然的。
所以我觉得视频的爆发是确定性的。不管是公共媒体还是自媒体,还是机构自媒体,甚至于企业的个体网站的一些表达形式,都会往视频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