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宝琛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省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陆续通过。“科技创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比如,北京市提出,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市提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广东省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
对此,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资本市场在推进科技创新过程中大有可为,因此,要加大对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近年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丰富完善,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不断提升。证监会曾表示,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建成优质创新资本中心,更好发挥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创新的功能作用,完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助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在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张望军看来,资本市场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具有枢纽作用。现代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资本市场具有对创新要素的引领、带动、定价、激励及风险缓释等方面的作用,可以为处于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在内的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面系统的投融资服务,推动科技创新企业成长壮大。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创业板和科创板是一个重要的着力点。而值得关注的是,注册制下,沪深两市合计迎来逾千家企业的IPO申报。统计数据显示,半年多时间,深交所累计受理543家企业创业板首发申请;自2019年3月份以来,上交所累计受理524家公司的535次科创板IPO申请。
太平洋证券首席投资顾问赵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市场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大有可为,比如科创板重点推荐六大领域的企业和创业板“三创四新”的定位,与其他板块一起,为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提供着强大的动力。
“之所以反复强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还在于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距离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要求,尚有不小差距。”上海迈柯荣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比如,部分资金投资风格急功近利,投资偏好仍停留在过热的短周期行业。
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科技创新中心辐射源点,以19家国家级新区、21家国家自创区、169家国家高新区等各类园区为代表,以科技援疆、援藏、援青、入滇等计划以及各类地方创新共同体为支撑、东西结合的区域协同创新格局。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0》,北京、上海、广东科创中心引领地位凸显,辐射带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北京市近期出台的《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推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围绕科技创新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出了15项创新举措,破解“两区”建设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日前表示,下一步要着眼于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下好“先手棋”、敢闯“无人区”,重点是“五个加快”,分别是充分发挥优势,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聚焦高端产业,加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推进机制创新,加快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强化人才引领,加快构筑全球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高地;打造创新共同体,加快推动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
相关部委亦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比如,科技部发布了《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三省一市证监局的协作交流,依托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为长三角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多层次融资服务。发挥科创板对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支持作用,鼓励符合条件的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企业到科创板上市融资。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强做大,发挥高质量上市公司对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
赵欢表示,随着资本市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未来注册制在全市场推行,资本市场孕育创新经济的功能将进一步完善,在这过程中,资本市场要给科技创新在融资方面提供全面支持。
(编辑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