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年度工作会议密集召开,划定三大关键词 芯片短缺,全球五大车企同时告急,相关概念股应声大涨 食品涨价拉动12月CPI由降转升 猪肉价格再度回升 《读书》前主编沈昌文去世,他担得起“出版家”的称呼 “碳达峰”不是“攀高峰”, “十四五”多地还要大上高碳产业? 激光雷达 固态电池 1000km续航 蔚来ET7来了 又是日韩!氢燃料电池“狼也来了” 又是芯片短缺 丰田、福特等车企纷纷减产 刹车还是滑行?大众ID.4搭载智能再生制动 1月11日起 北京乘出租车/网约车需扫码 百年瞬间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劝君莫采撷! 相思子非红豆有剧毒 误食会夺命 焦点访谈:2021年怎样迈好第一步?权威访谈带你看 辽宁省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刘国强被开除党籍 “面对疫情,我们责无旁贷” ——石家庄社区、农村疫情防控一线见闻 北京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李伟被“双开” 最高检谈“大江大河”:以“协作机制”促长治久清 最高法提出优先保护“少年的你” 1月15日后入苏要隔离?江苏疾控:假的! 2021年度国考笔试放榜 面试人员名单向社会公布 2021年怎样迈好第一步?权威访谈带你看 江苏:家庭教育指导纳入中小学幼儿园工作职责 最高法提出要“立足职能应对‘疫后综合征’” 最高法部署“以数字正义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 中国“两高”重申防止干预司法“铁令” 最高检:2020年批捕涉疫刑事犯罪7266人、起诉11209人 “小案”比“天大” 检方去年发放司法救助金4亿余元 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 学历不再是“刚需” 首席大检察官重申当好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老娘舅” 最高检:从孙小果案、“纸面服刑”等案件中反思检察监督责任 去年12月全国发生电力人身伤亡事故1起、死亡1人 北京新增农村家庭聚集性病例 官方:要及时锁定传染源头 广西去年前11月处分一把手726人 西藏天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何黎峰被开除党籍 救命钱!小孩玩游戏充值50多万,平台拒绝退还 私募监管规定引导行业 树立底线意识合规意识 私募监管新规发布 私募行业规范发展再获助力 抓紧补齐短板 持续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首席经济学家把脉全球经济 内需拉动中国经济继续领跑 1月1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锦:南方轴承2020年净利预增800%-1037% 新能源汽车冬季续航缩水严重遭吐槽 磷酸铁锂电池成本占优受青睐 投资对稳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民间投资规模或超30万亿元 自贸区发挥外向型优势 为稳外贸发挥积极作用 基金“抱团”致股价分化背后的制度反思 理财课程割“韭菜” 小白求富梦一场 暖意渐浓 消费复苏后劲足 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超11万亿元居世界第一 专家认为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大有可为 润晖投资完成登记工作 在华外资私募机构增至32家 这类银行卡将被注销 多家银行出手清理“睡眠账户” 新年首周73家公司被机构密集调研 逾16亿元大单资金锁定14只潜力股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部委年度工作会议密集召开,划定三大关键词

2021-01-11 13:11:35来源:第一财经

构建新发展格局,今年要迈好第一步。中央各部委近期密集召开了年度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经济工作的具体施工路线图。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扩大内需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扶持中小企业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三大关键词。

专家分析认为,进入2021年,经济工作由疫情应对之下的政策体系,向着疫情之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政策保障转变。宏观政策将继续保持一定延续性,形成内生动力为主、政策动力为辅的新阶段。将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直面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2021年各项工作掌舵定向。

近期陆续召开的中央各部委工作会议进一步细化了重点工作任务。日前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提出2021年十项重点工作,其中居首位的是“精准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也将“着力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列为2021年首要任务。

发改委指出,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完善宏观政策组合,强化预期管理,促进形成系统集成效应。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完善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部署今年的重点工作时也着重强调了扩大内需。会议指出,在促进畅通国内大循环方面,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激发消费潜力,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打通内循环堵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需求侧管理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变革,最关键的是把制约内需扩大的堵点打通。

消费方面,商务部指出,提升传统消费能级,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搭建消费升级平台,优化流通网络布局,培育壮大流通主体。

投资方面,发改委明确将围绕“两新一重”扩大有效投资,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支持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交通运输部表示2021年将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补齐中西部地区铁路基础设施短板,加强高铁货运能力建设,全面推动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发展。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21年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带动扩大消费、增加就业、激发企业活力等环节持续向好,释放更有力、更持久的经济动能。要围绕显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和显著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和人民生活差距方面下力气,建议明确提出居民增收计划。

扶持中小企业

保市场主体的关键是保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面对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果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做好税费和欠款的“减法”、信贷和服务的“加法”,全力助企纾困。

2021年,助企政策有哪些新变化?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围绕“政策、环境、服务”三个领域,聚焦“融资、权益保护”重点工作,实现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提升目标。

金融支持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发展至关重要。2020年金融系统已实现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今年如何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对此,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精准滴灌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延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继续运用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牵头发挥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政策合力。

央行行长易纲日前在媒体上表示,金融系统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型的现代金融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

财政政策方面,2020年2.5万亿元减税降费政策力度空前,减轻了企业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不少企业十分关心2021年是否还有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出台。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指出,“持续推进减税降费”。分析人士认为,今年部分优惠政策比如小微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可能继续延续一段时间,2021年将有新的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出台,但考虑到财政可持续性,减税降费规模会明显低于2020年。

财政部部长刘昆强调,财政部门将克服眼前收支压力,坚决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在保持一定减税降费力度基础上,着力完善相关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今年尤其是上半年的经济指标将继续转好,主要是因为去年基数偏低,事实上大量的中小微企业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还要保持宏观政策尤其是对小微企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住了中小企业,稳就业就有了更大的空间。

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着眼于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全局,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成为关键。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聚焦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点产业领域,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全面系统梳理我国制造业发展状况,开展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拥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产业规模和配套优势明显,产业链供应链有较强韧性,但仍存在基础不牢、水平不高的问题,一些基础产品和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关键环节存在“卡脖子”风险,高端通用芯片、机器人高精度减速器等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这些问题是我们建设制造强国必须要啃下来的硬骨头。”肖亚庆说,工信部将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首先是补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产业薄弱环节,开展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工程化攻关,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其次要锻长板。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聚焦产业优势领域深耕细作,培育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还要强企业。支持大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支持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能力,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贺铿对第一财经表示,我们的长板需要锻造,主要是要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补齐短板则是重点,必须尽快攻克“卡脖子”问题。要占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高地,例如人工智能、高端芯片、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先进的育种技术和医药技术等。

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也强调,发挥产业龙头作用,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协调运转,主动适应和创造市场需求。

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加速重组,受疫情及经济封锁政策影响,部分跨国产业链被迫按下“暂停键”。海外主要经济体生产几近停滞,全球的生产需求反而涌向中国,也创造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本质上是一个互相赛跑的过程。我们应该做的,是利用这个宝贵的窗口期,放缓产业链向外转移的步伐,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进度,全力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