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 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谈2021年金融热点问题 华信信托董事长持械把总裁打进医院 总裁仍在住院治疗 重罚!银保监会对多家金融机构开出合计1.995亿元罚单 天风证券2020年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达66.42% 商务部明确2021年稳外贸稳外资发力点 专家提醒企业主动把握需求变化,优化外贸结构 银行资管盈利模式重塑 净值型产品费率趋降 中基协公布第三十八批20家疑似失联私募机构名单 有色金属板块新年首周大涨10.66% 16只个股吸金均超5000万元存“升”机 两家券商2020年累计新增借款超过上年末净资产的20% 拓宽债市深度和广度 激发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寒潮来袭 煤电油气供应急踩“油门” 生猪期货平稳起步 期价预示生猪供应逐步恢复 资本市场要成为“二师兄”主心骨 险资独立账户去年前11个月赚20% 收益率超险资平均值4倍 时隔四年央行逆回购再现50亿元规模 本周净回笼5050亿元 河北邢台:全市居民继续居家7天 大幅波动快速上行 比特币疯涨之下风险凸显 猪牛羊肉,涨涨涨!年夜饭会涨价吗? “猪坚强”“羊贵妃”“牛魔王”驾到!肉价为何涨声一片? 多部门晒2021民生清单 事关房子、车子、票子 多地通报疫情防控问责情况 严明纪律压实各方责任 重庆对境外来渝人员严格落实“14+7+7”措施 天津市供销合作总社党委副书记曹殿卿接受审查调查 西藏自治区原工商局党委书记赵世军被开除党籍 国家能源局:寒潮天气等因素影响有限 民众用能有保障 中方同阿富汗等国举行抗疫会议:愿为打造地区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2021年中国审计五大重点工作确定 外交部:搞“谎言外交”破坏中美关系必将遭到历史审判 在安徽合肥体验“量子密话” 中国地震局:2025年初步形成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 2020年全国共审计1.8万名领导干部 移送线索近4000件 “十三五”期间,贵州全面完成192万人易地扶贫搬迁 易纲: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 中国科大实验研究首次实现“宇称-时间”对称增强型量子传感器 中国大部分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达2.5级 国内地震2分钟速报 探访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生产线24小时不停歇 2020年前11个月审计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2200多亿元 中国科研人员设计开发出水体抗生素“解药” 国家矿山安监局:2020年全国煤矿无重特大瓦斯事故 疫情防控 北京大兴机场所有省际巴士线路暂停运营 2020年中国气候年景偏差 各种自然灾害造成1.38亿人次受灾 不平凡的2020年,政法机关的哪些举措温暖过你? 国管局: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境外高端人才个税优惠政策有望在北京实施 黑龙江今春大部分市地降水将比常年多一成至两成 王毅谈推动中非合作提质升级的七点构想 抗美援朝题材网络电影《最可爱的人》在俄罗斯获奖 华春莹9分钟答记者问 详解为何美国会和香港暴乱场景相似但反应不同 多个首次突破 内蒙古“最穷地”逆袭构建向北开放桥头堡 美常驻联合国代表将访台 中方:美方如果执意妄为,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 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谈2021年金融热点问题

2021-01-09 11:05:17来源:上海证券报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金融政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今年我国的货币政策走向如何?怎样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如何织密金融安全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就2021年金融领域热点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2021年人民银行如何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易纲表示,在总量方面,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结构方面,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任务的金融支持。同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疫情期间特殊的、阶段性的政策在完成使命后将退出,如何避免政策退出的叠加效应?

对此,易纲表示,中国没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也没有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一直以来也没有“大水漫灌”。因此,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而言,退出问题较小。

宏观杠杆率增速将回到基本稳定轨道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我国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新的一年,人民银行将如何平衡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

“从宏观上,要稳住宏观杠杆率。”易纲表示,2020年,疫情冲击使GDP增长率较低,使得我国宏观杠杆率,也就是总负债和GDP之比明显上升。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宏观杠杆率增速已经放慢,预计今年可以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

易纲强调,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的积累。要稳妥处置个体机构风险和重点领域风险,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补齐监管制度短板。风险处置过程坚持依法合规、稳妥有序。完善风险处置长效机制,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加强行为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

金融系统始终关注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发展,2020年已实现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

今年如何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

易纲表示,金融系统将进一步强化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型的现代金融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今年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继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个工具支持力度保持不变。继续运用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持续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商业银行扩大“三农”、小微企业、制造业贷款投放。鼓励银行综合评价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水平,降低对抵押担保的依赖。

——继续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引领作用,支持银行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券,推广供应链票据和应收账款确权,促进企业发债融资。引导市场推出更多供应链金融产品,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融资。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金融服务,保持对脱贫地区金融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大对种业发展等农业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优化风险评估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主体通过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

继续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

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已在2020年顺利完成,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也引起了较多关注。2021年,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还将推出哪些举措?

易纲介绍,2021年人民银行将进一步疏通LPR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通过深化LPR改革推动存款利率的逐步市场化。加强对互联网平台存款和异地存款的管理,维护存款市场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进一步健全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和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2020年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较好地起到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提高了货币政策自主性。”易纲认为,去年人民币汇率有所升值,主要是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反映。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基本面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同时,人民币汇率呈现较强走势也和美元指数走弱有关。

易纲表示,2021年将继续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注重预期引导。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继续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

过去一年,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节奏未被疫情打乱,惠誉成为第二家进入中国的国际评级公司、中国债券纳入富时罗素指数有了明确时间表……下阶段,人民银行将如何继续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

“金融业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易纲表示,下一步,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切实转变开放理念,推动系统化、制度化开放。进一步完善金融领域各项配套制度,促进监管模式和制度体系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统筹推进金融业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

扩大开放之后,相应的金融监管必须跟上。易纲强调,要构筑与更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监管框架和风险防控体系。加强监管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维护好金融稳定。

发挥好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三大功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金融业在服务绿色发展、促进相关目标实现方面有哪些安排?

易纲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我国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投资结构、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将发生深刻转变。服务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是今年和未来一段时期金融工作的重点之一。

“中国的绿色金融起步较早,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目前,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1万亿元,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余额1万多亿元,居世界第二。”易纲表示,下一步,关键是做好绿色金融政策设计和规划,发挥出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三大功能——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

为此,他提出,要逐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一是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做好统计、评估和监督等工作;二是完善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对社会公开披露碳排放信息;三是构建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增加碳减排的优惠贷款投放,科学设置绿色资产风险权重等;四是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产品,建设碳市场,发展碳期货;五是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绿色金融标准要“国内统一、国际接轨”,争取年内完成《中欧绿色金融共同分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