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宁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强调服务三农,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保险+期货”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支农模式,在传统农业保险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保险和期货市场分散和转移农业产业链风险,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全面更有效的风险保障。
近日,记者获悉,2020年,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的引导与支持下,银河期货联合南华期货、建信期货、永安期货三家期货公司,共同携手人保财险内蒙古分公司,在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开展了大豆收入险县域覆盖试点,为当地大豆种植户“保价护航”。
多方合作助力产业发展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是以农牧业为基础,集工、商、贸等多元产业发展的现代企业集团,同时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规模化、集约化垦区之一。在农垦地区开展收入险试点,可以切实助力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促进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主体参与其中。
早在2020年初,银河期货就与农垦集团洽谈相关业务,探索通过期货市场提升农垦集团市场化水平、助推农垦集团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道路。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筹备阶段,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银河期货联合相关部门在呼伦贝尔市举办了“金融工具支持农业行业发展”专项培训,帮助当地相关企业、农户了解了期货相关知识,提升风险管理意识。2020年7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由银河期货牵头,人保财险内蒙古自治区分公司承保的2020年大商所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大豆“保险+期货”县域项目正式获批。
项目服务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管辖范围内的大豆种植农户,覆盖集团的12个农场,种植面积79.24万亩,承保总量11.63万吨,保险期限3个月,总保费3,408万元,总保额3.89亿元。项目运行过程中得到了农垦集团的大力支持,集团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统筹指导业务开展。此外,农垦集团出资总保费的15%,农垦下属农场及农户出资33%,为大豆种植户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生产保障,为日后当地“保险+期货”的市场化运作及试点升级提供了有利基础。
赔付效果显著保障农户收益
相较于单纯的价格险,收入险兼顾了价格和产量风险,更加贴合了农户实际需求,解决了在产量大幅下降、单价攀升时农户难以得到赔付,农户收入依然无法得到保障的问题。据了解,农户购买收入险后,若到期实际收入低于目标收入,农户便会得到人保财险提供的差额赔付。
据介绍,项目引入专业测产公司——鼎信公估,并与农垦集团工作小组成员、农业专家,保险公司和农户代表等多方组成测产小组,以多源卫星遥感技术为基础,使用“5+1”(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气象雷达监测技术、地勘样本智能化采集技术、航空航测技术)一体化点面结合的评估技术,对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作物损失进行综合评估,确保了产量测算公平公正,解决了收入保险中最容易产生纠纷的测产问题。2020年新冠疫情反复,大豆种植户又在种植期相继遭遇了干旱、内涝和雹灾,造成2020年大豆产量大幅下降、单价节节攀升,农户种植收益无法得到保障,在此背景下,开展大豆“保险+期货”收入保险县域项目更具意义。
截至目前,大商所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大豆“保险+期货”县域项目已为当地大豆种植户累计理赔了21,876,131.82元,这为受灾农户送来了真正的“实惠”,减少了收入损失。
2019年,银河期货在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开展了大商所和财政部三部委共建的“保险+期货”玉米收入险试点项目,以主险(收入险)+附加险(价格险)的形式运作,探索了交易所“保险+期货”试点与中央财政补贴有机结合的创新道路。2020年,银河期货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开展了“保险+期货”大豆收入险试点项目,由大商所与农垦集团的资金引领并统筹指导业务开展,对优化当地大豆产业链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银河期货将继续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积极探索农业风险管理新模式,建立综合金融服务全产业链,致力推动财政补贴、交易所支持和地方特色有机结合的高质量农业保险保障机制,为期货市场服务“三农”“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编辑 张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