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再现债券实质性违约,“踩雷”基金对持仓债券估值调整,基金单日大跌2.11%。
债券违约常态化,信评管理尤为重要,严格审核发债人资质,避免投资上信用下沉,谨防“踩雷”。
踩雷违约债
债基单日跌逾2%
1月6日,民生加银基金发布公告称,对旗下民生加银信用双利债券型基金持有的“16皖经02”及“16皖经03”进行估值调整。
数据显示,民生加银信用双利基金1月4日的净值为1.755元,到1月5日跌至1.718元。成为2021年首只“踩雷”违约债而净值大幅回撤的基金。
同日,民生加银基金发布诉讼进展公告,代表上述基金对安徽省华安外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名安徽省外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简“华安集团”)提起诉讼,公告称,2020年11月23日收到终审判决文书,判决生效后,华安集团未能于履行期内向该公司偿付欠款,公司向法院提起强制执行申请并已被受理。
2020年12月31日,华安集团发布《关于法院裁定受理公司提出重整申请的公告》,合肥中院12月25日裁定受理其破产申请。该事项可能对华安集团执行程序有重大影响。民生加银基金表示将继续跟踪华安集团的破产重整进展,最大限度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
民生加银基金在1月4日的公告中表示,即日起暂停接受民生加银信用双利债券基金的申购、转换转入和定期定额投资业务。
针对上述情况,北京一位大型公募固收投资总监表示,该基金为二级债基,净值下跌可能受到股票仓位、可转债仓位的影响。基金在估值调整之前暂停了产品申购,也是对投资者负责的表现。
Wind数据显示,“16皖经02”及“16皖经03”为华安集团2016年8月-10月发行的债券,2019年7月和9月,两只债券就曾未按时兑付回售款和利息,构成实质性违约。截至今年1月6日,该发债人存续的7只债券都已实质性违约,违约债券余额为73.74亿元。
基金加强违约风险防控
2020年以来,华晨、永煤、紫光等企业陆续爆出违约事件,部分基金“踩雷”,净值大跌。多位投资人士表示,随着债券融资占比不断抬升,经济复苏后宽信用政策边际退出,未来信用债违约可能将日益常态化。他们在投资上将更加严格信评管理、避免信用下沉,规避债券投资风险。
上述北京大型公募固收投资总监表示,在债券违约常态化背景下,他所在基金公司加大了信评研究,主要关注债券发行人的偿付能力,前瞻性判断未来1年、2年的违约风险,由于信评对时效性要求较高,公司会及时将存在信用风险的债券进行卖出操作。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固收投资负责人也表示,在2020年疫情影响下的宽信用环境中,很多企业拿到融资贷款,2021年可能会因为流动性的回收导致信用风险。他在投资上会基于宏观政策和市场变化全市场“排雷”。
在他看来,目前宏观政策是去杠杆、房住不炒、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他在投资上会排除负债率较高、偿付能力不足的机构,避免投资房地产上下游行业;同时,对过剩产能行业要警惕。此外,还会严格筛选发行人本身的偿付能力,重点关注发债人资产和债券的匹配程度,规避过度举债的企业等。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绩优债基经理认为,债券违约主要受政策环境的影响,2020年初疫情暴发,监管部门支持实体经济,实施了宽信用的融资环境,金融机构通过贷款展期等方式为企业纾困。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复苏和宽信用政策的边际退出,2020年四季度已经出现了信用债违约超预期的现象;其次,打破刚性兑付、淘汰僵尸企业等,也是资本市场有效发挥功能,资源优化配置的发展方向;最后,近年来债券融资在社会融资中占比提高,一定比例的信用债违约仍在合理范围之内。
“公司会更为关注债券信用下沉的投资风险,”该债基经理称,“债券违约常态化背景下,基金投资会强化信用债投资风险排查,做好信评工作。目前,我们管理的基金基本不做信用下沉,主要投资利率债和AAA级的信用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