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出现做了11次核酸检测才显出阳性的病例,北京也出现个别病例检出阳性时间超过14天......个别出现的超长潜伏期病例,会给无症状感染者带来更多传播机会,增加疫情防控的难度。
1月5日,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在央视《新闻1+1》节目中表示,最近,确实有几例入境人员在经过14天隔离,解除隔离之后又检测出阳性,并且导致了进一步传播的少数个案。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也是多样的,目前还在做进一步分析。有可能是超长潜伏期,超过14天;也有可能是所采用的检测方法、检测试剂敏感性不够;也可能是在隔离期间,在隔离环境里受到感染,这样他解除隔离之后才检出阳性,并造成了进一步传播。
“我们现在也就每一个环节每一种原因做进一步分析和评估,为此下一步要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发现率、检出率,防止经过隔离之后的人员把病毒进一步传播,这些措施都正在研究。”冯子健说。
此前人们普遍认为新冠病毒的潜伏期为1~14天,平均潜伏期为5天左右,97.5%的感染者会在11.5天内出现临床症状。
1月4日下午,大连举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大连市民政局就“14+7”居家隔离管控起算标准和截止时间进行通报。大连市民政局局长汤易表示,由于本次疫情具有潜伏期长、传播速度快、情况复杂等特点,有的病例做了11次核酸检测才显出阳性,有的地区检测6轮还有阳性病例出现。
一位临床医生告知第一财经,“部分轻症患者核酸阳性的时间会很长,在临床上遇到最长的是180天。”
对于无症状期的传染性,各种研究都已经证实它的存在。德国研究者对传播链不明确的聚集性疫情病例标本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潜伏期具有传染性。而病原学研究结果也显示,感染者在潜伏期末具有传染能力。
2020年3月份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刊发的《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的论文,给出了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能力的研究数据,研究者认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6.3%,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4.11%。研究者认为: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超长潜伏期会带来什么?超级传播和变异。
在传染病领域,有史记载的第一个超级传播者是“伤寒玛丽”,她至少将伤寒传染给53个人,其中3人因此死亡。
新冠病毒此时所展现的特点,给超级传播创造了机会。
冯子健在上述节目中表示,这个疾病特别容易形成超级传播现象。感染者里有相当高比例的人并不传播,不会造成二代病例,有小部分人会出现小于R0数值(基本传染数,即疫情中每个感染者平均会传染给几个人)的二代病例,还有10%左右的感染者或病人,会传播超过基本传播数,即二代病例会超过3个,这样就构成了超级传播现象,这是新冠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
同时,冯子健认为,超级传播者的发生有很多非常重要的特征,往往跟这个病人的身体和疾病状态有关系。
新冠病毒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体内长期携带,不仅可以制造超级传播机会,也会给新冠病毒变异创造条件。
这个科学证据来自2020年12月3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一篇论文,该论文跟踪研究了波士顿一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在101天之内对23个连续呼吸样本进行病毒基因组比较分析,最后发现,对比感染早期,病毒群体结构在第66天~82天发生了巨大变化。第93天~95天收集的样品,与早期感染的新冠病毒种群有显著差异,且排除重复感染的可能性。在第154天,研究者再次发现几个突变,其中包括新冠变异毒株B.1.1.7突变株中的一个位点(N501Y)。
有病毒学专家认为,如果在正常的进化环境下,病毒在宿主内部进化的时间延长了,会累积更多的突变,加速出现新冠病毒的变种。根据现有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病毒感染者潜伏期末和发病初期的传染性相对较强,所以对于潜在长期携带病毒的特殊人群仍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