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最后一天,“妖股”豫金刚石(ST金刚、300064.SZ)财务造假案迎来监管宣判。
证监会通报的豫金刚石信息披露违法案件调查情况显示,豫金刚石涉嫌重大财务造假,2016年~2019年财务信息披露严重不实。连续三年累计虚增利润数亿元;未依法披露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合计40亿余元;实际控制人累计占用上市公司资金23亿余元。
2020年4月4日,ST金刚披露大幅下修2019年全年业绩,由预计盈利8040万元下修为巨亏51.5亿元,引发市场高度关注。4月8日,*ST金刚石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历时8个月,调查结果终于水落石出。经证监会调查,认定ST金刚财务造假是一起上市公司长期系统性造假的典型案件,涉案金额巨大,违法性质严重,市场影响恶劣,将依法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违法责任。
长期系统性财务造假
天眼查显示,ST金刚于2010年登陆深交所上市,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超硬材料及超硬材料制品,超硬材料为公司的主导产品,可分为人造金刚石单晶(普通单晶)及大单晶金刚石,超硬材料制品包括培育钻石饰品、微米钻石线与超硬磨具(砂轮)。
2010年~2018年期间,豫金刚石累计实现净利润10.61亿元。2019年,ST金刚对所涉诉讼计提预计负债,并对发生减值的存货、应收款项、固定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导致当年业绩巨亏52亿元,亏损金额约为上市前九年公司净利润总和的五倍。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账面未分配利润达-48亿元。
2020年前三季度,ST金刚的基本面进一步下滑。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6亿元,同比下滑58.05%;归母净利润亏损4.81亿元,同比下滑805.34%。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令投资者深恶痛绝。ST金刚长期系统性财务造假,与实控人郭留希“吸干”上市公司有着巨大联系。
经证监会调查,2016年~2019年,郭留希累计占用上市公司资金23亿余元。同时,公司未依法披露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合计40亿余元。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公告及天眼查资料发现,豫金刚石涉及的逾百起法律诉讼案件中,多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和民间借贷纠纷为主。且上述案件中,控股股东河南华晶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河南华晶”)、实控人郭留希、上市公司、子公司等相关方频繁作为担保方、被担保方现身,资金最终流向的部分企业与实控人郭留希存在诸多交集。
同时,上述多项诉讼案件的判罚结果多以河南华晶、郭留希对判决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仅这些案件的债务偿付就令上市公司的资金面不堪重负。
截至最新公告日,ST金刚共计涉及68项诉讼/仲裁案件,案件金额合计约50.42亿元,其中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作为被告涉及的诉讼案件64项,案件金额约48.11亿元。其中,已经法院判决生效的案件14单,诉讼金额合计约13.12亿元,占公司2019年经审计净资产的76.25% 。而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ST金刚的货币资金仅有4.92亿元。
目前,郭留希与河南华晶所持公司股份几乎全部处于冻结状态。2020年12月17日,ST金刚披露公告称,控股股东河南华晶出现被动减持。本次被动减持后,河南华晶持有14591.7483万股,其中被冻结及轮候冻结股份数量为14505.7077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的99.41%;郭留希持股1.85亿股,全部被冻结。
“巧遇”退市新规
在ST金刚被认定为重大财务造假的同时,A股退市新规正式出台。“撞上枪口”的日子必然不好过。证监会也表示,将依法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违法责任。
从目前ST金刚的基本面来看,公司力挽狂澜的可能性极低。这意味着长期系统性财务造假的ST金刚或将成为A股退市新规下第一家被强制退市的公司。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相比之前的征求意见稿,退市新规正式稿对量化的指标进行了四个方面的修改:将造假年限由3年减少为2年,以连续两年造假合计数进行计算,防止恶意规避;将造假比例由100%降至50%;造假金额合计数由10亿元降为5亿元;同时新增营业收入指标。
“从证监会调查结果来看,尽管目前还无从得知ST金刚累计虚增利润的具体金额。但造假的手段、时长、目的性均清晰。”一位证券业务律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退市新规财务指标不追溯,但如果造假触及以前的退市标准,还是会退市。显然,ST金刚就是退市新规下重点打击的长期恶性财务造假上市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通过分别发生于2020年8月、10月的两次股权拍卖,兴瀚资管目前已成为ST金刚第一大股东。透视股权结构来看,华福证券持有兴银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兴银基金”)76%股权,兴瀚资管的控股股东为兴银基金,持有兴瀚资管100%股权。
截至2020年11月10日,ST金刚股东户数为55843名,最新股价报5.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