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个地方制定了实施细则、发放测试牌照超过400张、认定7家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和5家自动驾驶行业研发中心,在京礼高速、洋山港东海大桥、雄安新区等推出了一批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试点项目……
在探索、酝酿了多年之后,我国的智能汽车、自动驾驶产业的一只脚已经踏入示范应用和新业态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可形成一批与业务融合度高、可推广的典型项目。”2020年12月30日,在交通运输部政府网站在线访谈上,科技司司长、全国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庞松说。
“十三五”期间,我国有关自动驾驶的政策密集出台。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自动驾驶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先行落地领域之一。2019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加强自动驾驶研发,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等要求。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上月20日,交通运输部又出台《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建成一批国家级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和先导应用示范工程,在部分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落地。
自动驾驶汽车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摄影/章轲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在2018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作年度工作报告时,9处提及“自动驾驶”。在交通运输部年度工作报告中如此密集地提及“自动驾驶”,还是第一次。
在日前闭幕的2021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自动驾驶再次被列为2021年12项重点工作之一,要求“持续健全自动驾驶技术和测试体系,组织开展自动驾驶、智能航运等先导应用示范”。
“自动驾驶涉及汽车制造、电子芯片、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产业,是未来诸多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庞松介绍,围绕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科技公司、通信企业等交叉合作,已涌现了一大批创新企业。一些企业已在北京、上海、长沙等地,面向公众提供自动驾驶出行体验服务。科研院所、标准化组织、行业协会加强协同,做好支撑。
有证券机构此前公布的汽车行业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由 2020年的567亿元提升至2025年的1030亿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由2020年的844亿元提升至2025年的2250亿元。摩根大通的研究分析也认为,2019年至2025年,中国L1到L5级的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实现33%的年均增长率。
2020年11月6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等联合发布的《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报告(2020)》称,国内自动驾驶投资重点转向商用车场景,自动驾驶有望成为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发展新机遇,随着中国自动驾驶汽车标准体系初步构建完善,中国方案标准将走向国际。
自动驾驶不仅会带来汽车产业的全面变革,也会对经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摄影/章轲
庞松介绍,自交通运输部启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后,社会各方响应积极,围绕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主题布局相关项目。
截至目前,重庆市已经出台了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办法,明确吸引知名企业开展测试验证、示范应用和技术创新,推动自动驾驶技术进步和商业化进程。重庆多山路、多桥梁、多复杂立交、多隧道、多雨雾,城市道路环境复杂,可覆盖全球85%以上的交通场景,堪称自动驾驶“路测”的“全能考场”。
北京市有关部门去年也表示,将建成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2022年形成城市级试验平台,实现一系列应用场景商业化落地和一批中间产品推广应用。此外,安徽省也已开通了首条自动驾驶汽车5G示范线,郑州市开通了常态化运行自动驾驶公交线路。
第一财经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我国正在调整公路工程附属设施,以更好地支撑车辆部分或完全自动化运行。
《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报告(2020)》同时表示,我国自动驾驶芯片存在市场被国外厂商垄断、算法优化和迭代周期长、尚未建立完整生态系统以及产业中游的芯片制造工艺薄弱等问题,尚未建立完整生态,短期内无法实现规模化量产,自动驾驶芯片技术困境亟待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