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袭消金线上“快跑” 巨头相继入阵竞争更激烈 险资今年以来举牌20次 券商预计明年约8500亿元险资增量资金入市 时隔4年直销银行重回视野 银行转型线上化提速 凭疏堵相济与内外兼修 靠三个方向两门功夫 信托业2020年现发展新拐点 京雄城际铁路全线通车 智能化设计成最大亮点 中信证券:岁末年初建议布局高性价比品种 集齐了!20家券商年度策划报告来袭 A股牛年金股若隐若现 中国太保复工复产专项保障提供风险保额逾26亿元 一位“中浪”基金经理的攻守道——访常春藤资产合伙人石海慧 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连续7个月正增长 经济稳步恢复态势进一步得到印证 红土创新基金朱然:看好科技与新能源投资机会 50只主动权益基金回报率超100% 新生代基金经理独掌“牛基”前四强 2021年关税调整方案发布 业内表示将鼓励医疗行业提高产品研发迭代速度 惨遭“血洗” 比特币全网24小时爆仓38亿!币价突破18万元/枚 创下三大历史记录 直销银行再开闸 释放何种信号? 12月28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锦:易华录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0%-85% 储蓄“搬家”之不同年龄段居民“投资论”:20岁试水 30岁求稳 40岁激进 P2P清零谢幕 新政迭出“堵偏门”也“开正门” 押注“Z世代”消费 公募基金积极布局新经济 69万亿!央企资产总额比“十二五”末增45% 央企负责人会议明确:明年将把全员劳动生产率纳入业绩考核 监管规范社保“第六险”试点 险企参与长护险须守9条规矩 前11个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4% 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加快 12月28日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年内北上资金涌入近2000亿元 加码96只A股胜率超六成 存量房贷利率挂钩LPR即将生效 房贷族欣慰“压力略有减轻” 79家公司获机构频繁调研 6只年报净利预计翻番股配置潜力凸显 不止是煤气炉子!这些冬季取暖“神器”也要注意! 寒潮橙色预警!中东部大部地区将降温10℃左右 跨年“霸王级”寒潮来袭 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应对? 多举措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 大型4K纪录片《航拍中国·澳门》在澳门开机 深圳新发现1例外地返深人员为无症状感染者 管理、服务、运营三位一体 盘活高校智慧资源 以科技力量托举梦想——走近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下) 月球“土特产”太珍贵!月壤样品能告诉我们这些 遥感三十三号卫星成功发射 2020年中国航天迎收官之战 2020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 大连市新增5例确诊病例 主要行程轨迹公布 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成立 中科院院士任院长 把好配套设施质量关 继续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工作 河南大学将与少林寺合作培养武术国际生:从普通进修生至博士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21例 其中本土病例6例均在辽宁 疫情当前,留学受阻学生如何完成学业 贺娇龙:把热度转化为务实行动 数字时代处处“要脸”,但千万不能“丢脸” 织就城市精细化治理“两张网” 辽宁迅速征调宾馆酒店作为集中隔离场所 确保集中隔离工作有序进行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树立清晰目标 明确改革路径 迄今最强流深地核天体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 “三链衔接”,职业学院捅破成果转化“窗户纸” 综合消息:北京2村大连10社区风险升级 中英间定期客运航线航班暂停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疫情来袭消金线上“快跑” 巨头相继入阵竞争更激烈

2020-12-28 11:06:23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证券时报记者 胡飞军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直接导致消费金融行业的线下消费场景受到重创,相关贷款客户坏账率出现上升,行业不得不加速线上转型。

同时,行业蛋糕不小,备受资本觊觎。今年相继有中国平安、小米集团、光大银行等旗下消金公司获批成立,持牌消金公司增至27家,主体扩容使得竞争愈发激烈。

疫情冲击业绩下滑

消金公司重点服务银行暂时难以覆盖的长尾客户,据统计行业目前服务客户超过1.2亿人次。

从资金来源看,消费金融不能吸收存款,主要是借助银行、股东等资源,通过同业拆借等获取资金,资金投向涵盖3C、家电、家装、旅游和医美等场景业务。然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直接导致国内传统零售、文化娱乐和旅游、线下教育等消费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消金公司信贷投放明显放缓。就目前而言,旅游、教育和医美场景复苏依旧羸弱。

同时,疫情对居民的收入和现金流都产生了冲击,影响了不少消费金融客户的还款能力,多数金融机构采取了防御性收缩措施,加强风控审核和收缩信贷额度。

从公开披露的数据来看,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五级分类标准趋严背景下,2020年消金公司不良率上升趋势明显。从行业内15家可比消金公司数据看,2019年营收和利润增速分别为20%和25%,2020年上半年则由于风险准备增加计提导致部分公司盈利增速下滑,业绩承压趋势进一步明显。例如,湖北消费金融公司和海尔消费金融公司业绩下滑明显,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0.04亿元、0.38亿元,分别同比下降93%、70.33%。

加速线上转型

疫情之下,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几乎成为金融业的共识,此前线上线下并举的消金公司也加速了线上转型的速度。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线下业务扩张人员费用增加明显,而线上模式主要费用为科技投入,还能随着时间推移而摊薄。

科技实力较强的消费金融公司包括马上消费金融和招联消费金融等,均以线上业务见长。

马上消费创始人、董事长赵国庆表示,该公司以科技连接审批系统中的决策引擎,利用各种变量、数据源、模型服务化和节点化,支持灵活快速地构建多种不同的审批工作流程,实现千人千面的信用评级和风险定价,从而有效降低成本和增强风控能力。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为了降低成本,此前以线下模式为主的消费金融公司如捷信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和中银消费金融,都在纷纷布局线上转型。

以捷信消费金融为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其线下场景业务冲击较大,公司业绩也出现下滑。今年2月,捷信消费金融宣布全面推进线上化转型,将线上与线下业务进行融合。据华泰证券研报披露,捷信消费金融早已开始减员以准备转型,员工数已从2017年末的7.3万人压缩至2020年3月末的3.1万人。

巨头相继入局

消金公司作为持牌机构的价值逐渐获得市场认可,各路资本纷纷布局,2020年也成为消费金融公司扩容之年。

从目前已经批筹的30家消费金融公司看,除了首批设立4家试点,其余大多为2015~2016年批筹成立,以银行系为主,2017年由于监管趋严,非银机构牌照批筹放缓,仅有少数几家获得批筹。

2020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批筹速度加快,平安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阳光消费金融陆续开业,截至目前国内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数量达到27家。此外,2020年9月,银保监会分别批准筹建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四川省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公司以及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监管要求机构合规发展、持牌经营,原有的小贷公司、P2P等存量消费贷均有望转为消费金融公司贷款。而随消费金融公司市场主体的扩容,未来行业规模有望提升,加之手握流量和资金优势的巨头,将进一步搅动消费金融业竞争格局。

融资渠道放宽

尽管2020年消费金融行业一方面受到疫情冲击和相关政策进一步约束而导致盈利艰难,但另一方面,监管也给消费金融开了一道窗,鼓励其拓宽融资渠道和降低相应拨备率。

就监管政策而言,民间借贷利率上限下调,从24%下降至4倍LPR(以最新计算为15.4%),尽管明确持牌金融机构不适用,但是不少司法判决中亦有参照民间借贷利率上限的情况。

业内人士预计,不少金融机构在考虑法律风险前提下,可能会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并将目标客群锁定在相对优质客户。

今年11月,消费金融行业盼来了政策的“东风”。银保监会办公厅向各地银保监局下发《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规定可以适当降低消费金融公司拨备覆盖率至不低于130%,鼓励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包括ABS和二级资本债等。

在相关鼓励政策出台后,中邮消费金融和长银消费金融均获得监管批准的ABS资格,马上消费金融抓住机遇,在11月27日获批“安逸花”系列ABS,注册额度100亿元,彻底打通注册资本、股东存款、同业借款、ABS金融债等一体化的融资体系。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疫情的负面影响逐渐消除,信贷业务规模持续上升将对资本形成消耗,消费金融公司资本补充渠道的拓宽,有助于增强其风险抵御能力,较好支撑业务持续发展,但资本补充压力仍存,ABS以及增资等将延续。

展望未来,随金融科技不断发展,线上场景更加丰富,移动支付的普及可快速实现消费需求与金融需求之间的转化。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消费将作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相关消费扶持政策有望持续出台,创造更多消费信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