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以降低负债为目标的“三道红线”监管要求对一些地产公司开始施行,业内专家建议未来如果在地产业扩大执行范围,希望能够提供2-3年缓冲期,针对不同地区特点实施柔性监管。
2020中国房地产金融年会暨《上市房企信用状况评估报告》发布日前在上海举行,经济学家连平参会,他预测地产公司融资空间将进一步收缩。
目前,房地产的整体投资增速已经处于过快过热的状态。据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介绍,在房地产、基金、制造业这三大投资领域中,今年8月的制造业投资增速仍为负,而房地产投资增速已达到正6,房地产投资的过快增速导致整个经济增长状态严重失衡。
同时,房地产在非标、发债、信贷等市场中仍占据较大比重,房企负债增速仍然保持两位数增长,远超过M2(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多数宏观指标。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文章中称,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9%,并将房地产称为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连平现任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他表示,如果全面执行“三道红线”政策,三百家发债房企有息负债整体增速可能很难超过6.9%,目前看2019年底和2020年上半年发债房企有息负债增速已经高达8.6%,这说明未来还是有一定的下降空间。
作为地产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银行开发贷的增速预计也将进一步回落,连平称信贷会更加关注高新技术等产业的发展,流向房地产行业信贷资金会受到较为严格的管控。
银行信贷之外,地产企业依托的信托融资同样形势紧张。连平介绍,2020年5月份监管部门首次真正引入了非标比例限制,在2018年、2019年上半年成立的信托中,约有40%以上投向房地产。随着监管对房地产信托政策趋紧,这一比例已经在2020年10月份降到27%左右,该效应在2021年还会有一定程度存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蔡真预计,地产企业有息负债的增速水平高于连平给出的数字,但是整体形势同样并不乐观。蔡真表示,针对120家上市房企,预计有息负债整体增速约为12%,然而往年上市房企融资增速为27%。
蔡真援引研究数据称,上市房企存在明显分化,排名头部和尾部差异较大,市场机构需要高度关注尾部房企状况,其偿债能力弱,现金流差,盈利状况差,存货周转率很低,融资方面受到双重打击。
蔡真提醒,高速路上突然踩刹车就有翻车风险,建议稍微缓慢地实行“三道红线”政策。
连平建议,从有息负债结构来看,对非标、发债、银行借款还是应该采取逐步缓解的策略,建议逐步分阶段来实施三道红线监管要求,根据房企从拿地到房屋验收等整个行业周期的平均时长等情况,给出2-3年缓冲期。
房地产金融风险应受到高度关注,连平认为应建立因地制宜的动态房地产金融风险建设体系,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风险特征来建立相应的监测体系。
在控制有息负债规模的同时,专家也建议决策层考虑给地产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机会。
连平称,房地产行业在中国还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型行业之一,房企过渡依赖银行信贷间接融资模式,会将行业债务风险传导扩大到整个经济金融领域,可能产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因此,在当下严控有息负债增速背景下,可以考虑提高房企股权融资比例,如合作开发、分拆物业上市、债转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甚至可以考虑恢复受理和重启地产公司A股上市等,以此来优化房企融资的结构。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房企融资的一系列模式和经验,大力发展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资产证券化以及夹层融资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