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评级3A债券缘何频现违约?债市亟待挤信用评级的“水分” 下周关注丨铁矿石期货合约手续费调整,这些投资机会最靠谱 王一鸣:疫情期间的政策退出要渐进性 把握好节奏力度 方星海在“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的讲话要点梳理 震惊!人类能吃掉多少塑料?一组数据带你了解丨财经科普 一颗国产即食猕猴桃诞生的背后:数字技术升级农业全链路 首席对策|刘元春: 供需应具有动态适配性 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全国90%以上行政村 山西“殴打女学生逼其写不雅检讨”的校长已被免职并行拘15天 纪检监察机关介入调查 生态环境部:前11个月全国环境质量改善明显 幻彩澳门廿一载丨亮眼的“成绩单”! 非洲观察丨中国与非洲联盟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 全国已有23个省份实行林长制 压实保护发展森林等资源责任 这个05后少年,刷屏了! 新兵投弹不慎失手,3秒后…… 向前冲锋的他们最美——走近“最美退役军人”(下) 2020世界面孔|布雷特·克罗泽:赌上职业生涯“揭丑”的舰长 美丽乡村带动美丽经济 乡村发展动能逐渐增强 2020这些令人泪目的军礼 你还记得吗? 年终特稿:西藏走过2020,以一种承上启下的姿态 百度万词霸屏多少钱一年 鲁商集团“五智”产业园区培育创新生态 鲁商发展启动城市更新计划打造齐鲁样板 农业科学家与阿里巴巴共探数字农业创新 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5年现金分红超800亿元 上汽集团推“新四化”积极拥抱车市变革 中国神华上市后累计分红2341亿元 高分红彰显“煤炭巨人”价值 法国确诊病例超246万 官方通报称马克龙病情稳定 看!回归21载 澳门风华正茂 进入冬季,疫情多点出现 春节回家路还会顺畅吗? 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考古发现“后宫”区 鲁能捧起足协杯演绎苦尽甘来 夺冠是荣耀亦是告别 中新时评:2020,中国交出一份写给未来的“年终总结” 海外人士热议中国经济稳健运行将助力世界经济复苏 武汉现有核酸检测实验室92家 日单检量可达35万人次 “护航长江口”专项治理行动将启动 严打内河船涉海运输等行为 嗖!嗖!嗖!嗖!嗖!这座城市,一天上新五条地铁线路! 来自大洋彼岸的善意——澳中友协见证中国发展缩影 2020念念不忘 哪句话让你最难忘? 北京新设85个博士后工作站 中国科学家实现高效的高维量子隐形传态 辽宁大连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行程轨迹公布 江西举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核酸检测应急演练 中央财办负责人解读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若干重大决定诞生记》出版发行 武汉确立“十四五”发展目标:打造五个中心 美国或将80家中企列入“黑名单”?外交部: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企正当权益 这个大循环要“畅通” 之江实验室首个科研“飞地” AI莫干山基地开工建设 专访:中国经济亮眼成绩为非洲经济复苏带来希望 述评:破冰融雪,助力世界经济复苏的中国能量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斐济提供救灾援助款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高评级3A债券缘何频现违约?债市亟待挤信用评级的“水分”

2020-12-20 13:11:50来源:第一财经

信用债违约风波仍在持续。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2月16日,今年债券市场已有139只债券出现违约,涉及金额达1606.14亿元,已超去年全年的1495亿元,创近年来违约规模新高。

尽管延续了去年的高违约态势,但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和以往相比,今年债券违约出现明显不同,其中之一就在于高评级主体占比提升,如国企违约占比达到了40%,呈现出集团化违约的特征。而随着违约增多,延期兑付与破产重整的企业数量也在增加,债券违约处置相关制度建设正不断推进。

与此同时,此轮信用债违约潮也使得评级机构迎来“信任危机”,评级虚高、区分度不足、事前预警功能弱等问题再被提及。对此,监管层正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日前央行就提出将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加强债券市场评级行业监督管理,强化市场纪律,推动我国评级技术的进步、提高评级质量,提升信用等级区分度,进一步推动评级监管统一。

高评级主体违约占比提高

我国首单债券违约还要追溯至2014年,彼时“11超日债”的违约结束了以往债券全部刚性兑付的历史,拉开了信用债违约的大幕。在业内人士看来,自2014年以来,债市违约主要分为了三个阶段,分别是2014年前后的周期性行业下行、2016年开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2020年以来的疫情影响。

从规模上看,债券违约呈逐年走高之势,特别是在今年,受疫情影响,原本财务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已较高的企业,流动性压力骤然攀升,进而不少企业出现违约。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债券违约金额已超去年全年,创近年来新高。

具体而言,截至12月16日,已有139只债券出现违约,涉及违约金额合计1606.14亿元;2019年全年,184只债券出现违约,涉及违约金额合计1494.89亿元;2018年全年,125只债券出现违约,涉及违约金额合计1209.61亿元;2017年全年,34只债券出现违约,涉及违约金额合计312.49亿元;2016年全年,56只债券出现违约,涉及违约金额合计393.77亿元。

“2018年可以说是我国债券违约的一个高峰,当年违约规模出现大幅上升,主要是民企债大量违约。”华北某券商投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但今年来看,民企违约的趋势已有改善,相较之下,国企违约占比提高。

这也是业内的共识。中证鹏元研发部资深研究员史晓姗近日在中证鹏元2020年信用风险年会上提及,今年违约情况和往年相比,高级别主体占比明显上升,达到了40%的水平,其中集团化的趋势比较明显,比如房地产行业、煤炭行业等受影响较大。

在史晓姗看来,大型主体违约率上升的本质还是与自身财务杠杆率较高有关,这导致公司受再融资弱化的影响很大。

光大证券统计的一组数据显示,年初至12月11日,新增违约主体中,民企共计有18家,较去年同期的34家大幅减少,同时民企违约债券余额也有较大降幅。据统计,年内民企违约余额为603.74亿元,同比下降了45%。

“但国企违约超预期,虽然违约数量未明显增加,但违约余额提升显著。”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对记者称。今年国企违约余额已从2019年的129.3亿元增加到了518.97亿元,这些主体债券存量规模大,违约前均为AAA评级,违约事件对市场冲击较大。永城煤电、华晨集团等大规模国企违约更是冲击了市场信仰。

违约之下,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对信用债投资更趋谨慎,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再加上信用债发行利率大幅波动,越来越多的企业被迫取消债券发行或遭遇发行失败,信用债一级市场的融资功能明显弱化。

除了国企违约占比的提高,史晓姗对记者表示,今年债券违约还呈现出三个特征,一是违约区域分布并不明显,且扩大到部分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比较大的地区;二是周期性行业违约整体数量不高,而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的地产、交通运输和汽车行业违约增长明显;再者是境内外债券市场联动,疫情同样使得美元债受到冲击,企业境外再融资受阻,叠加境内债务到期,境内外债务风险高度重合。

另外,随着违约增多,延期兑付与破产重整的企业数量也在增加。有业内人士呼吁,市场需更加关注违约债券处置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约30只债券宣告延期;有12家新增违约主体进入破产重整阶段。

史晓姗分析称,从累计数据看,国有企业破产重整的比例为30%,远高于民营企业;从全市场角度来看,违约回收率约为7%,若不考虑技术性违约和破产重整,则达11%。“相较之下,国有企业回收时间短于民营企业。不过未来还需加强国有企业基本面分析,加强流动性财务风险分析。”

评级行业需“挤水分”

近期信用债市场违约潮的出现在引发信用风险分层与重估的同时,也使得评级机构迎来“信任危机”,尤其是部分企业在违约前仍拥有高评级,这导致评级机构评级虚高、区分度不足、事前预警功能弱等问题再被提及。

事实上,评级虚高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信用评级领域中,企业的话语权相对更大一些,比如两家评级机构给某企业信用评级分别是AA+和AA,那么企业自然会选择高评级机构,评级高了之后,发债成本将会降低。

“整体来讲,买方市场下难以避免评级趋高。对于评级机构而言,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高评级亦有助于其提高市场占有率。” 有业内人士直言。另外,评级行业的挑战还在于评级标准体系不够科学,形式评级特征明显。

对于上述问题,目前,监管层正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近日央行组织召开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座谈会,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座谈会上表示,信用评级是债券市场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关系到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大局。央行将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加强债券市场评级行业监督管理,强化市场纪律,推动我国评级技术的进步、提高评级质量,提升信用等级区分度,进一步推动评级监管统一,真正发挥评级机构债券市场“看门人”的作用等。

另外,北京证监局日前公布了对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要求东方金诚整改期间不得承接新的证券评级业务,期限为3个月。据悉,东方金诚存在部分项目评级模型定性指标上调理由依据不充分、未对影响受评主体偿债能力的部分重要因素进行必要分析等多项违规事项。

而在严监管下,评级机构未来又将如何发展?中证鹏元总裁李勇在信用风险年会上表示,经过30年发展,中国评级行业已经在人才、技术和经验上有了一些家底,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解决问题的答案和发展的路径越来越清晰。他说,评级机构自身要完善公司治理。在他看来,评级机构的内部独立依赖于评级机构的公司治理,而公司治理又与股权结构相关。一方面,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保证评级机构决策的内部独立;另一方面,股东主业与评级具有相关性也有利于评级技术进步和信用文化、合规文化的形成。

另外,李勇还强调,评级技术上要回归本源和常理,即分析发行人的现金流创造能力和现金流与债务匹配度;不仅要分析过去,更要着眼于未来;重新认识评级中的支持因素,对支持因素要有审慎的态度和科学的依据。“经过这些违约事件,评级机构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评级理念和评级模型,信用分析要更多的回到报表和发行人本身素质上来。”李勇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