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健康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中医会如何助力国际旅游发展?
“国家政策的支持,老龄化趋势、亚健康问题的加剧,为健康旅游发展迎来新的市场机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李平在29日举行的“上海中医药国际健康服务论坛”上表示,“中医药+旅游+健康,成为撬动健康旅游大市场的重要着力点。”
中医认可度上升
全球健康研究所的数据显示,近5年全球健康旅游增长率为9.9%。预计到2022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91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潜在的市场规模达万亿级。
2015年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数达到旅游总人数的5%,中医药健康旅游收入达5000亿元。
同时,李平引述全国老龄委的数据,2035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占人口比例将超过1/4,老年退休群体增多,对健康养生的需求更为强烈。
“中医药民众认知度调查报告显示,90%的普通民众非常关注中医药的发展,57%的人认为中医药能治本、治根,市场认知度非常高。”李平表示。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院长刘卫东表示,《上海市首批国际医疗旅游试点机构名单》已于日前公布,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也入围名单。
记者了解到,位于张江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定位是中高端医疗医院,医院将自身拥有的一个10000平方米的苏式园林,因地制宜改造成一个中医特色的诊疗、文化传播基地,
从上海首批国际医疗旅游试点机构名单看布局,刘卫东透露,初步规划是从张江和虹桥这两个点开始,市中心也有部分医院参与。“除了发挥公立医院的优势,也非常注重非公医疗机构。”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赵德余分析称,中医旅游健康发展有两个主要指标:一是与中医药健康旅游相关的游客、景点、旅游产品线路的数量;二是游客、产品数量增加带来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产值大小及占比统计,这对政策研判非常重要。
他认为,上海关于中医药健康旅游有很多特色的景点,从社区及医院的中医药服务、文化(文献馆、博物馆),到中医药的医疗研发、制造等都是旅游元素。“这些元素要支持一个产业发展,就要形成一个系统。”
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开展的中医健康科普集市现场。瞿傅冰/摄
中医健康旅游发展如何提速
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分为原始药材产业、特色加工、医疗服务、中医药养生再到文化走廊等旅游产品。
就目前来看,中国健康旅游处于起步阶段,中医药健康旅游更是初露头角。
李平提出的建议是,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出发,以集群化、链条化的思路,延伸“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链条形成规模和集群效应;因地制宜,推动中医药文化和地方自然、文化资源的深度融合;专注细分市场,以细分化、特色化、专业化助力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的打造。
“比如,中医药健康服务和中草药的种植、中医研发、中医文化体验、旅居度假等进行紧密结合,以链条式的布局释放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发展潜能。”李平说。
赵德余也表示,如何将中医药从原材料到加工、研发、制造、医疗服务、文化等元素串联整合起来,打造出一个系统性的中医药健康旅游走廊,是接下来的重点。同时,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链的打造,也离不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这样的产业链条上,上海要体现竞争力和优势,“在产业中嵌入资源、服务、技术和文化相关服务会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