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昨天在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十三五”期间,全国自然保护地数量增加700多个,面积增加2500多万公顷,总数量达到1.18万个,约占我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
王宏说,国土绿化“十三五”规划主要任务全面完成,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生态保护修复重点专项行动和工程成效明显,全国整治修复岸线1200公里、滨海湿地2.3万公顷,完成防沙治沙1000多万公顷、石漠化治理130万公顷。
国家林草局副局长刘东生介绍,“十三五”期间,林草系统完成国土绿化面积6.89亿亩,完成森林抚育6.38亿亩,落实草原禁牧面积12亿亩,草畜平衡面积26亿亩,如期完成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两项约束性指标。
目前,“我们正在做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基本上确定了,力争到2025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也就是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14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也就是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个百分点。湿地保护率达到55%,60%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刘东生说。
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负责人凡科军在会上介绍说,财政部不断加大对生态保护修复的支持力度。“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生态保护修复相关转移支付资金8779亿元。
除了中央财政资金投入以外,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多部门还在共同推动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比如,“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按照市场化规则运作,首期募集资金88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出资100亿元,重点支持长江经济带地区开展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以及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等绿色发展的领域。同时,我们还通过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券等多种方式,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凡科军说。
“我们探索生态修复市场化投入机制。出台了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产权等政策,激励社会主体投入矿山生态修复。我们还正在制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政策,进一步推进多元化投入机制。”王宏透露。
另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透露,“十四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的生态支撑,推动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编制并启动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专项建设规划,持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推进形成生态保护和修复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