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星”吸引流量 “翻倍基”暗藏营销套路 年内多家上市公司认购私募基金产品 亚星锚链投3亿元养元饮品掷6亿元 年尾沪指震荡整理 机构建议勿跟风炒作 半导体需求向好驱动盈利回升 逾62亿元大单加仓18只概念股 部分中小型公募基金经理离职率超20% “十三五”股权融资迅猛增长 “十四五”要显著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上海自贸区启动实施“全球营运商计划” 12月17日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证券交易印花税增五成 显示市场交易活跃度提升 证券交易印花税增五成 显示市场交易活跃度提升 五大逻辑支撑保险业开启向上周期 融资客斥资近12亿元局部加仓 3只保险股上涨空间或超28% 财政部明确国有金融机构聚焦主业、压缩层级等相关事项 尧都农商行持22家村镇银行股权 持股最大一家占81.06% 证券日报社社长陈剑夫:打造航母级券商是参与国际投行竞争需要 大商所:加快建成期货现货结合、场内场外协同、境内境外连通的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 一斤花生最低价不及一瓶水 业内人士建议推出花生期货熨平风险敞口 年内“固收+”产品业绩异军突起 业内认为明年将大概率“站上风口” 促进资本与科技深度融合 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会议达成15项最新成果 银保监会:鼓励保险资管公司为优质上市公司提供更多长期资金 私募总规模接近16万亿 上海3.7万亿继续领跑 银行再融资 从恐惧到云淡风轻 基金公司年末加紧布局消费 3只主题ETF同日“上新” 越跌越买 证券类ETF近期资金净流入明显 减税降费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到“账上” 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信心和活力 海南自贸港建设方案公布逾半年 新增市场主体达19.1万户 资本市场股权融资近年来迅猛增长 从直接融资供需两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路子 恢复上市首日大涨315% 皇台酒业重返A股继续深耕白酒 国家发展改革委:我国经济稳定恢复势头延续 将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健康有序发展政策措施 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发布 四年缩减62% 中国资管市场机会众多 增配中国资产能分散风险 银保监会:进一步增强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 人民币汇率走势震荡 升值大格局暂难反转 争抢新赛道 细分行业ETF创纪录“闪电”上市 12月17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锦:ST舍得控股股东70%的股权将被司法拍卖 区域交通加力填补空白轨道上的城市群提速崛起 嫦娥五号“挖土”归来!一起探访嫦娥五号月球采样回家之旅 832个贫困县全部编制产业扶贫规划 产业基地超30万个 财鑫闻丨“疯狂的石头”成A股第二只“千元股”!石头科技上市仅10个月股价破千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城市群1至2小时出行圈基本形成 聚焦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进展 共享用工有了清晰的操作指南 未来或迎更大发展空间 外交部:中国将为“后疫情世界”稳定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挖土”归来 嫦娥五号闯过了几道关 趁“冷”而入?低温状态下新冠病毒能存活多久?吴尊友回应 最高法:决不允许搞“结案指标美容” 长江经济带检察打击环资犯罪 提起公诉13358件22543人 护送嫦娥五号“回家” 远望3号船抵达任务海域准备就绪 广州海洋实验室推动南沙涉海大科学装置建设 新疆加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行列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造星”吸引流量 “翻倍基”暗藏营销套路

2020-12-17 11:07:41来源:中国证券报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6日,今年以来已出现25只业绩翻番的“翻倍基”。有趣的是,这25只“翻倍基”并非人们心目中的“大盘基”,规模普遍较小,最低的甚至不到4亿元。

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潜藏着公募基金行业默认的“套路”:即倾力打造“明星基金”,然后借“明星基金”的业绩吸引流量,在热度高的时候,通过持续营销或新发基金的模式迅速扩张规模。

捧小基金做业绩“明星”

不止一位市场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市场风格切换迅速,热点快速轮动,小规模基金经理易借助灵活性追逐市场热点,而大规模基金管理人更倾向稳健。从调仓角度看,自然是规模较小的基金跑得更快。”

有业内人士猜测,过去两年公募基金赚钱效应明显,不少股民转变成基民;与此同时,银行理财净值化、债券市场走熊,不少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人也转变了传统思维,开始投资基金,新资金源源不断进入公募基金的水池中。在不少基金公司看来,只要向外界多展示业绩,自然就有大量“活水”涌入。

某基金销售渠道负责人承认,无论是传统银行还是电商平台,渠道方越来越朝着绩优基金倾斜。现实中,很多爆款基金的基金经理,在出现爆款产品之前,其所管理的规模其实也不大。因此,捧小基金做业绩“明星”,借流量做规模,已经成为基金公司可以复制的“成功路径”。

规模和业绩能否两全

基金市场里,常能听到一句话——“规模是业绩的杀手”,是指一只基金在规模大幅增长之后,业绩反而不如之前。

基金经理的规模半径如何定义?规模一定是业绩的敌人吗?

一位公募内部人士李先生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一方面是公募基金投资存在限制,另一方面是调仓和追求超额收益的难度加大。实事求是地讲,管理规模过大,的确会对基金经理的管理操作带来挑战。”

“但是,风格和策略是决定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半径最重要的因素。不同风格和策略的基金经理管理半径是完全不同的。”李先生称:“比如,对于行业配置型选手来说,追求行业的阿尔法,自上而下选行业和赛道,这样就能有整个板块去承接基金经理的大额资金,因此这类选手的管理规模半径就会比较大。对于自下而上选股型选手来说,不一定能选到市值较大、资金容量较大的好股票,因此可能会影响其管理半径。”

此外,在他看来,市场更加有效且好公司越来越多,能够承载大规模基金的标的也将更多。大规模基金的管理,不仅体现着基金经理个人的能力,更是一家公司综合实力的体现,需要投研团队的系统支持。只有公司综合实力得到提升,才能为大规模基金的管理提供智力、资源、人才等方面的支撑,否则百亿级规模也无法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