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节点之年。在此之前,始终没有一本书能够完整地讲述这段历时42年的曲折历程。最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奋斗与梦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叙事(1978-2020)》填补了空白。12月2日,新书专家座谈会在上海中心举办,它所讲述的故事也从这片土地开始。
上海中心所在的银城路从前只是一条逼仄的小道,名叫烂泥渡路,周围是密布的弄堂和棚户区。30年前,陆家嘴的人口只有4.98万,如今,这里仅金融从业者就有50万之多。
就像如今的陆家嘴和当年棚户区的鲜明对比一样,40年间的巨变反映在许多人、事、物和制度设计上。要从如此长的时间跨度、庞杂的线索和繁多的领域中理清脉络和逻辑,对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谢卫群历时3年,终于完成了这部内容跨越42年的书稿。谢卫群常年在一线采访,对上海金融改革的进程十分熟悉,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即便如此,在座谈会上,她坦言,写作之初,自己仍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时任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的郑杨给了她很大的鼓励,原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上海证券交易所创始人之一龚浩成的话也令她印象深刻。采访龚浩成时,老先生早早站在门口等她,对她说:“有问题随时问,不用客气,说不定哪天我就走了。”龚浩成的话令谢卫群泪目,她感到,“自己不是在写书,而是在记录一个时代,记录一群人的奋斗”。
40年间,有无数人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做出过努力,篇幅所限,谢卫群无法写出所有人和事,只能从重大新闻事件入手,围绕事件写人、写事。但已经呈现的部分,足以展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大致历程,基本厘清了它的成长脉络。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伟评价:“这部作品是专家的角度、记者的视野和文学的笔力一种比较完美的结合体。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既是一部新闻作品,也可以说是新闻报道作品,又是一部历史作品,同时也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
《奋斗与梦想》共16章,70余万字,大致以时间为序,时代感很强。谢卫群谈到,阅读此书时,读者可能会觉得,前期的故事冲突感十足,十分好看。这是因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都是思想解放的故事,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样,许多改革创新在当时不行,但第二年又可以实行了,比如国库券的买卖等等。
到了后期,随着改革的不算深入,金融业从无序到有序,许多开放举措超出了人们的期待,不是可不可以为,而是追求更便利、更自由。谢卫群也透露,她原本担心最初15年的故事和人很难找,但没想到,相关人物谈得十分透彻、生动,许多老同志一谈就是5个小时。
他们的配合程度和故事的精彩程度,超出了谢卫群的想象。在写到最近10年的历史时,许多决策者的发言变得谨慎,有些故事从他们口中说出来非常生动,但成稿时不得不做一些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