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正面清单管理”这两年颇为流行。列入清单的企业,不仅可以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不停产、不限产”,平时还能“享受”到“少检查、少打扰”的特殊待遇。
但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今天(30日)表示,实施正面清单管理,对于符合要求的企业免于或减少现场执法检查,不等同于不管不问、降低标准和要求,而是通过分类监管、差异化监管和非现场的执法方式,科学合理地配置执法资源。
“能够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要珍惜荣誉,洁身自好。”在生态环境部今天上午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刘友宾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对列入正面清单的企业,各级生态环境执法机构,还是会通过远程执法等多种方式,开展监督执法,做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
刘友宾透露,针对个别地方正面清单管理存在的问题,生态环境部将研究出台有关指导意见,指导各地进一步明确纳入清单的条件和编制发布程序,对正面清单实施动态管理。
本月中旬,河北省公布了《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2020)》和《2020年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评级A、B级和引领性企业名单》。在27日召开的河北省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负责人李清龙介绍,截至目前,河北省共有4000个项目(企业)纳入生态环境正面清单。
不过,有环保组织发现,在河北省公布的这些可以享受“特殊待遇”的企业中,今年,有20家企业因存在环境违规问题被环境部门处罚过。
本月17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等多家环保组织曾联名向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出提示信,并详细列出了这些环境违法企业被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处罚的文号、违规时间和违规事实。
“依靠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分级管理机制,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精准地治污。但与此同时,正面清单本身就变得非常关键了。”29日晚,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上述多家环保组织之前已梳理过河南、山西的环境监管正面清单,也和当地环保部门进行了沟通。“这两省比较积极,都对名单做了调整”。
马军介绍,除了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外,目前,多家环保组织还在梳理排放量比较大的行业和企业,比如钢铁企业的分级管理情况。
刘友宾告诉记者,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接到上述提示信后,迅速进行了核实、调查和处理,已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开了有关情况。
环保组织列出的部分环境违法企业被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处罚的文号、违规时间和违规事实。
2019年,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创立了正面清单制度,旨在通过差异化管控措施,鼓励先进,限制后进,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根据这一制度,企业能否纳入正面清单,达标排放、自律减排、污染治理水平领先是关键。
河北省规定,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应通过现场核查评估,无论是生产工艺,还是污染治理,都应达到行业标杆水平。对列入正面清单的工业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每半年调整一次。如果在执法检查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发现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不能按要求限期整改到位的,将调出正面清单。
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的《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也明确规定,“应按照企业环保绩效水平,开展绩效分级”“一年内存在未批先建,超过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排放浓度或排放量排放大气污染物,未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等环境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构成犯罪的,不应评为A、B(含B-)级和引领性企业。”
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刘友宾介绍,今年3月起,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部指导各地建立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进一步实行分类监管,差异化管控,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截至10月底,全国监管执法正面清单内的企业总数达到8417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