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市场监管总局、海关总署、中国疾控中心、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负责同志及专家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冷链食品及秋冬季食品安全有关情况。
► 有信心防止出现今年年初的严重疫情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进入冬季以后,应该说全球疫情形势不乐观,全球面临着大考,中国也面临着大考。但是,中国在过去11个月已经总结了一系列一整套的防控措施,并能够在第一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在全球疫情严峻的大环境下,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比较契合实际的期待,如果要期待中国不发生疫情,这就有点高。如果零星病例发生,是常态化防控下的正常现象。现在进入冬季了,接下来又是春节的人员大流动,只要人群中没有感染者就不会发生重大的疫情。
总结过去11个月的经验,我们有信心防止出现疫情卷土重来,防止出现2020年年初那样的严重疫情。做到这些还是要把科学防控的措施综合应用,概括起来是科学防控、精准施策、集中发力、突出重点,使得防控措施“精准狠”,能够及时发现,第一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抗疫就像打仗,“唯快不破”。第一时间发现疫情,发现疫情后接下来跟上一系列的“组合拳”,这些措施包括“应检尽检”,发现更多感染的人;“应隔尽隔”,把可能感染的人提前隔离;“应治尽治”,所有符合治疗的人全部纳入免费治疗。及时把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大家都能够积极响应。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还是强调的要坚持常态化防控,包括减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到了冬天,很多环境通风不好,包括居家通风、乘坐公共交通以及在电梯这些通风不好的环境里一定要戴口罩,这些措施只要坚持到底,感染风险就会减少。
► 境外疫情输入风险进一步加大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随着北半球进入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上升。我国境外输入病例来源国家不断增多,传播风险进一步加大。近30天,我国累计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8例,是此前30天的7.5倍。多数病例来自聚集性疫情,疫情传播呈现出“从物到人”和“从人到人”并存的特征。近期,进口冷链食品核酸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波及省份增多,涉及产品范围从海产品到畜禽肉类产品,进口物资被病毒污染范围从冷链食品扩展到集装箱。将继续坚持“人”“物”同防,强化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
► 多地在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表示,近期,多地在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国外很多国家正处于新冠疫情暴发期,各种物体的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装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而新冠病毒在低温下存活时间长,因此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就可能成为跨境远距离运输携带新冠病毒的载体。另外一个方面,各部门、各地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近期加大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抽检,随着检测频次、频率以及覆盖范围的增加,发现阳性的概率也就增加。
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我国在加强物防方面采取的措施是非常有成效的,经过加大监测以及其他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应对处置,从而降低新冠病毒传播的风险。总的来看,阳性率也是比较低的,截至目前,全国抽检监测的阳性率是万分之零点四八,而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装。
► 目前未发现因直接食用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环境所消毒与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张流波表示,到现在为止,可以看到和低温冷冻食品相关的主要是流通环节,主要是在搬运、在操作环节引起的传播,并没有发现因为食用这些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同时,现在对冷冻食品包装的表面要进行消毒处理,经过消毒后再接触这些表面也是安全的了,所以这种情况下,无需过于紧张。
还有几点需要要注意:第一,购买渠道是否正规;第二,接触这些食品后,该洗手,做好手卫生;第三,在疫情期间一定要注意,最好吃熟食;第四,处理这些食品时要防止飞溅,避免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第五,处理完以后,要对环境、表面做必要的清洁、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