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
53家公司“A拆A”推进中 目标地多为创业板、科创板
11月23日,用友网络披露关于分拆所属子公司用友汽车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至科创板上市的预案,公司拟将其控股子公司用友汽车分拆至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自去年12月份证监会发布分拆上市规则以来,截至11月24日,共有55家公司发布分拆计划,其中延安必康和安正时尚先后终止分拆计划,目前,53家公司“A拆A”进行中。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A股市场而言,分拆上市政策的推出有利于更多的大型公司分拆出具有潜力的子公司,充分发挥子公司价值,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优秀的公司。同时,也为投资者们提供更多优质的选择。
直播行业政策收紧洗牌加速 李佳琦、薇娅们“不香”了?
网络直播行业迎来政策严监管!11月2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官网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要对头部直播间、头部主播及账号、高流量或高成交的直播带货活动进行重点管理,加强合规性检查。
在此之前,11月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11月1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对外发布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孙公司屡次上榜“黑名单” 云南旅游被质疑注入不良资产
中小板上市公司云南旅游近日又惹上了麻烦,其孙公司云南世博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博国旅”)被监管部门点名,再度登上“黑榜”。
11月12日,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今年10月份旅行社“红黑榜”名单,“黑榜”列示的6家旅行社名单中,云南旅游的控股子公司云南省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国旅”)的全资子公司世博国旅赫然在列。而且,世博国旅登上这样的“黑榜”已不是第一次了。
【证券时报】
“惠民保”爆发式增长 折射健康险市场巨大空间
低保费、低门槛、高保额……继百万医疗险后,又一款“网红”级保险“惠民保”席卷全国。据相关统计,当前全国多个城市已共计推出68款惠民保产品,覆盖2000万人群。有人预计,未来3-5年,将有超过100个城市、超过1亿人参保惠民保项目。
惠民保是城市定制普惠型医疗保险的统称,主要指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在社会医疗保险基础上建立的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各地项目名称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广州、惠州、云浮、南京、山西等地叫“惠民保”,东莞、台州叫市民保、温州叫惠医保。2019年以来,惠民保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2020年10月30日,全国已有17个省50多个城市上线惠民保。
跨境电商遭遇成长烦恼 配套金融服务薄弱亟待跟上
杨军是浙江绍兴诸暨市跨境电商企业“顺发包业”的创始人,从2017年转型跨境电商,迎上风口快速发展,今年疫情期间海外订单“接到手软”,年度营业额增长30%以上。
但是,随着企业生意日益红火、产能不断扩大,杨军的“烦恼”也来了:成本抬升、扩大生产、完善仓库物流的现金流哪里来?快速便捷跨境交易往来怎么保障?汇率波动的保值避险怎么做?这些都需要配套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方案来排疑解难。
影视剧发行进度放缓 行业“去库存”压力大
库存高一直是影视公司的一大特点,尤其是近几年来,在政策和市场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影视作品发行难度增加,发行进度放缓,影视公司的库存随之增加,“去库存”成了影视行业持久的话题。
不过,受制于积压剧目数量庞大,下游渠道端内容预算收紧等因素影响,行业整体“去库存”成效并不明显,不少影视公司依旧库存高企。
【上海证券报】
汇市如同过山车 外贸企业打响收成保卫战
张强(化名)瞄了眼人民币汇率,脱口而出。老张今年50多岁,在浙江诸暨开了一家主做跨境电商的箱包制造企业。受今年疫情影响,他的货在亚马逊、Ebay上卖火了,“每天昏天黑地赶订单。”
一边接订单接到“手软”,另一边,张强却任由其外汇敞口“裸奔”。汇兑损失让他有时沮丧不已。今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反弹超过5000点,升幅高达8%。
广西证监局推动 辖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11月24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广西证监局在南宁召开动员部署会暨专题培训会,辖区内38家上市公司实控人、董事长等参加。
广西证监局局长姜新安表示,下一步,广西证监局将紧紧围绕提升服务地方实体经济,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把上市公司质量作为上市公司监管的重要目标。
70余家上市公司更名 “名”符其实还是徒有虚名?
金海高科、奥园美谷、山鹰国际、泉阳泉、甘化科工、盛新锂能……这些看似陌生的上市公司简称,并不是刚刚上市或行将上市的新股,而是已在A股市场“摸爬滚打”许久的老面孔,只不过这个月刚刚换了新名字。
证券简称,是上市公司递给投资者的“首张名片”和“独家标签”,且随着时间积累更具辨识度,更名理应慎之又慎。但在A股,更名现象由来已久,除了被动更名,因易主、转型、突出主业等主动更名的公司也不在少数,但也有少数公司更名是为了蹭热点、贴概念,曾经的“匹凸匹”便是典型。
【中国证券报】
手机业务表现强劲 小米集团第三季度营收增长34.5%
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达4660万台,同比增长45.3%;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76亿元,同比增长47.5%。不过由于增加促销力度,智能手机分部毛利率由2019年第三季度的9.0%降至2020年第三季度的8.4%。
小米集团手机双品牌策略持续取得成效,截至2020年11月18日,RedmiNote系列手机全球累计销量突破1.4亿台。而小米品牌不断发力核心技术,站稳高端市场,今年前10个月,小米10系列等高端旗舰手机全球销量超过800万台。
换包装追酱香 酒企竞速上演“贴身肉搏”
陆飞认为,旧品种一般采取升级替代的销售策略。例如,提升包装档次,上调价格,借此增强销售积极性。“美其名曰提高品质,其实变化不大。”陆飞说,“不涨价就会被淘汰”已成为这些企业的共识。贵州茅台、五粮液确立的“头部”价位难以撼动,大家瞄准的是“腰部”价位。业内人士预计,白酒行业未来规模持续扩张的动力将逐步向中小酒企迁移,千元左右价位成为各家争夺的阵地。
今年白酒行业还有一个变化:抱团酱香型,导致酱香型酒价格涨幅显著。“最近几年是酱香型酒的风口期。”贵州醇酒业董事长、总经理朱伟认为,酱香型白酒进入大众视野是消费升级的结果。一位长期跟踪白酒行业的私募股权基金经理表示,“酱香热”现象引来多方投资,其中很可能诞生“第二个茅台”。最近不少投资机构去贵州考察酱香型酒企,希望能参股或并购。
热门股“刹车” 多家上市公司合计减持逾百亿元
临近年底,部分前期涨幅较大的热门股遭遇股东减持,其中洋河股份重要股东狂甩超37亿元,一举成为减持大户。数据显示,11月以来,截至11月24日,有41家上市公司完成减持计划,其中前十家减持规模合计近120亿元。
11月24日至25日,金山办公、法拉电子、三达膜等13家上市公司也宣布将开启减持,股东合计拟减持金额约9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