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一轮信息技术剧变,我们该如何保卫隐私? 调研报告:“十四五”将迎老龄化关键期,居民退休生活准备怎么样了? “乐歌转债”价格飙升遭重点监控,实控人清仓减持 君实生物回复上交所:关于公司的公众号报道内容全面失实 美新冠日增数和标普500同创新高,特朗普称不会实施“封锁” 蔚来今年股价暴涨十倍,沽空机构香橼唱空,造车新势力高台跳水 MSCI半年报告调整不涉及资金流入,未对进一步纳入A股表态 上海探索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争取开放措施第一时间落地 风口已来!资本提前布局了这些行业 丨投资人说 爱立信CEO鲍毅康:非常重视中国市场,支持华为中兴等对瑞典不公平禁令提出质疑 东莞实探:订单回暖却遇招工难,打工者和企业经历了什么 盘前必读丨海南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出台,多家酿酒公司提示风险 晚间公告|11月13日这些公告有看头 起火隐患 宝马召回部分进口X5 xDrive45e 开自动挡车的注意了!这3个习惯要不得 控制模块存隐 大众召回部分进口斯柯达速派旅行车 全面禁捕,给长江“双肾”带来新生之机! 经济大家谈 |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山西)第20批援吉布提医疗队启程执行援助任务 2020亚洲教育论坛年会开幕 共商后疫情时代教育发展 重庆苗族古村寨十年保护开发的“旧俗新颜” 浙江医疗均衡“兜底”全面小康:守健康不以山海为远 贵州贵安新区管委会原副主任邓波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铜仁市委原常委、玉屏县委原书记王俊铭被双开 贵州旅游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原副董事长程勇被双开 新疆商户扎根武汉33载:与这座城市共成长 车险综改促险企经营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专访长安保险车险部总经理助理贾振雷 慢病管理成互联网医疗新方向 多方竞逐5000亿元处方外流大市场 上海印发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 专家建议掌握好宽松政策有序退出节奏 央行、国资委: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提高 人民币跨境及离岸清算效率 行业回暖预期助有色金属股大涨 社保持仓8.94亿股 已提前布局 央行持续引导真金白银“精准滴灌”科创企业 工银瑞信优质成长混合正在发行 中国银行再获未来十年澳门元纸币代理发钞权 银保监会:取消险资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 缓解市场流动性 央行投放1600亿元“及时雨” 央行净投放1600亿安抚债市情绪 湖北省税务局党委书记胡立升:今年前9个月湖北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780多亿元 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上海构建“1+5+X”特色化布局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报告(2020)》 化工行业指数创近5年新高 追寻“涨升”逻辑掘金三大机会 首张“零关税”清单出炉 海南相关企业将享政策红利 央行国资委联合座谈会释放新信号 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环境有望优化 四季度以来机构密集调研 13家苹果产业链公司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升级 激发市场主体科技创新活力 银保监会放开险资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 银保监会:取消险资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 加大对实体经济股权融资支持力度 促进产业整合和优化升级 政策框架持续完善 人民币跨境使用效率跃升 去年末134家城商行 资产总额37.3万亿元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面对新一轮信息技术剧变,我们该如何保卫隐私?

2020-11-14 13:12:51来源:第一财经

无处不在的大数据个人信息搜集、日益增多的人脸识别应用场景,还有无孔不入的购物广告精准推送……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能更轻松地获取信息,但也比前人面临更多的隐私泄露风险,因为“你的手机比你还了解自己”。

照此下去,未来人类隐私是否终将消亡?越来越多人对此感到担忧,英国公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大卫·文森特却在研究了隐私历史后,予以明确否定。

“从造纸术出现到电话、电报技术发明,再到如今的AI、人脸识别,隐私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和存在,不会因为某个新技术出现而消亡。”译者梁余音强调。而当前人类之所以对隐私问题特别焦虑,是因为恰好身处新一轮信息技术剧变的时代旋涡之中,但却还在找寻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新边界。

说到隐私,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街头巷尾热衷闲谈的“八卦”。确实,隐私和“八卦”很像一对孪生姊妹,作家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就对市井流言有段很长、很细腻、很精妙的描写。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却为“八卦”正名,说它能其实是人类认知革命带来的一种能力,“正是通过八卦,人类才能充分了解自己部落中的关系状态,知道谁是可信可靠的,才能扩大规模,发展更紧密和复杂的合作方式”。

大卫·文森特再《隐私简史》中仔细梳理了西方世界中世纪以来保存的文献记录,发现自古以来,人类就在为避免被人“八卦”而做各种努力。中世纪时,伦敦的中产阶级寡妇因为皮革商和鱼贩邻居能看到她家中的情况,而将对方诉诸法庭;在沃尔顿庄园,管家和佣人老喜欢背地里八卦爵士和夫人之间的矛盾,“家中佣人和帮工的好奇心永远会对家庭造成威胁”。17世纪,英国乡间住宅开始修建走廊,仆人们不管来了多久,都要住在给下等人专门预备的地方,通过黑暗的楼梯进出,“财富水平就成为对个人信息保护能力的先决条件,形成了隐私的硬约束”。

互联网在21世纪快速兴起和发展后,以往人类为保护隐私采取的诸多办法似乎变得无效。隐私很容易被搬上网络,借助众多网友参与的“人肉搜索”,会将其放大,甚至跨国界传播。陈冠希轰动一时的“艳照门”等事件多次发生后,公众普遍对隐私泄露产生警惕和恐慌。

对此,大卫·文森特却非常淡定。他以一份研究美国青少年社交媒体用户焦虑来源等级的报告,指出如果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内容被泄露,他们最大的担忧不是来自国家机关或者跨国公司,而是来自妈妈,紧随其后的是老师和潜在雇主。“也就是说,隐私泄露是有指向性的,更在意泄露的内容被谁看到。”梁余音进一步解释。

她还提醒,现代社会隐私概念和对隐私权的捍卫虽然深入人心,但很多人也容易对隐私产生误解,尤其是隐私和个人信息两者有很多交叉,很容易混为一谈。“比如你的姓名、住址、性别、电话号码,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并不介意和别人共享,这些单体也不一定构成隐私。但民众普遍对这些个人信息泄露比较介意和敏感,主要是恐惧这些个人信息汇聚起来后被恶意利用,形成外界对你的详细了解,所以国家在这方面做了相关立法规定,明确个人隐私绝对受法律保护。”

不过放眼历史上的隐私问题,其实这种情况在过往社会也一直存在。“前工业时代,人们无法到处迁徙,处于熟人社会,祖祖辈辈什么状况身边人难道不知道吗?当时如果有隐私泄露,程度不一定比现在轻。”

如果说“人肉搜索”是隐私的被动泄露,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主动出击,热衷于获取“用户画像”,也就是借助新技术和计算手段,通过客户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消费记录和个人信息,更加精准地捕捉用户的购买习惯,从而进行精准营销。知乎上就有网友发了个著名吐槽,说自己有一次因不满意某淘宝店家服务而给对方寄去殡葬用品泄愤,结果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每次他打开淘宝APP,首页自动显示的全是各种殡葬用品推送。

无怪乎经常有人感叹“你的手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我们的隐私,在新技术面前是否会变得不堪一击,无处遁藏?或者是如科幻小说中描述的那样,未来科学家如果发明出可以直接读取人类大脑信息的智能芯片,到时隐私是否会变得如同空气一样透明?

隐私会在未来世界最终消失吗?大卫·文森特认为,民众之所以格外担忧新技术导致隐私泄露,主要还是技术本身不完善。而放眼隐私的历史,这种担忧很可能言过其实,因为每当一种新技术出现,类似情况就会重演,实在不足为奇。

比如电话刚发明出来时,在两位通话者之间有个接线员,负责接通双方信号;最初的电报,则需要发报员帮忙发出去……这些“中间人”的存在,都有泄露隐私的可能。如果再把时间推到更久远以前,在书信这种“新技术”出现后,有人会找人帮忙代写家书,还有人善于破解保密信件中的密码、暗号、隐形药水——在英联邦与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进行的几次拉锯战中,数学家约翰·威利斯因为善于破解密码而被雇用。

从这个角度说,不管发明出什么新技术,在有助于隐私信息传递的同时,都不能保证隐私绝对不被泄露。“无论任何社会阶层、任何时代,个人通信中都极少存在绝对隐私。墙壁太薄,房间太挤,信封太脆弱,社交媒体太缺乏约束,都会导致隐私存在泄露的风险。”

最重要的是,这种新技术被如何运用。“技术的关键取决于政治影响力。”这是大卫·文森特的判断。梁余音认为,这句话正是作者在《隐私简史》中想表达的核心观点。如果没有制度层面的约束,作家奥威尔在《1984》中描写的那个处处充满监控、私人生活也消失殆尽的社会当然很可能成为现实:“家庭实际上成了思想警察的延伸。在这种机制下,每个人身边都会日夜围绕着最了解、亲近他的告密者。”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从来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我们怎样运用它,怎样在制度层面创造出能够抵御其负面影响的种种措施。

《隐私简史》

[英]大卫·文森特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