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央企业密集签下采购大单。
国资委副主任任洪斌透露,本届进博会中央企业交易团意向成交金额将超过上届进博会水平。初步摸底,中央企业参会期间将与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签署意向采购协议,技术装备类、医疗健康类、服务贸易类比第二届有所增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亚洲、非洲、南美洲发展中国家意向采购金额会增长一倍以上。”任洪斌说。
当前,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进博会平台,越来越多的先进制造装备、高技术材料加速走进国内。
国家能源集团11月5日与来自蒙古、日本、泰国、法国等15个国家的39家供应商现场签约,集中签订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及进口设备材料、大宗物资原料采购合同。
“采购品类和采购金额较前两届均创新高”,国家能源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是国家能源集团连续第三年组建交易分团参会,签约的供应商全部是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采购的内容包括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产品和服务,国际合作领域不断扩展,合作联系更为紧密。
中国化工、中化集团分别与合作伙伴签订多项协议,通过引进高品质产品和技术合作,促进产业升级。两家企业充分利用进博会这一全球盛会,优化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共与34家客户签订合作协议,采购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种商品。
其中,中化集团采购的商品以高端化学品和高品质原油为主,采购金额较去年有较大提升;中国化工继续从采购侧和销售侧双向发力。在采购侧,中国化工国内企业与5家外商签订协议,采购产品包括原油、燃料油、化工品、天然橡胶和钛铁矿石。在销售侧,中国化工组织5家海外企业参展,并签订8项售卖及合作协议,向国内企业出售有机硅化工品、饲料添加剂和高端轮胎等。
随着国内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国内市场对营养、健康、绿色、高附加值、物美价廉的优质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中粮集团逆势扩容升级“购物车”,装满来自全球远超过百亿美元的农产品。
本届进博会中粮采购团由旗下中粮油脂、中粮贸易等9家专业化公司组成。签约总金额较上一年度增长近20%,除大幅扩大签约规模外,中粮集团还加大了小麦、大麦高粱、玉米等主粮品类,以及坚果果干、水产品等食品产品的进口力度。
在中粮集团的“购物车”中,多数产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关键区域上精准拓展合作“朋友圈”,积极参与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任洪斌介绍说,在前两届进博会上中央企业累计签订了386个合同(协议),意向成交金额总计311.3亿美元。截至10月31日,第一届进博会上签订的合同(协议)执行率达到90%。第二届执行率接近90%,预计到今年年底第二届的执行率将会超过第一届的执行率。
任洪斌强调,中央企业将借助进博会平台与外国企业、民营企业成多类型、多维度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为提升我国“两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作出积极贡献。将中央企业的自身技术,生产、渠道等优势转化为稳链、补链、强链优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公共属性,为满足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