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底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229家企业6.2亿吨粗钢产能已经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重点地区165家5.2亿吨粗钢产能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30日,在由国家节能中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主办的钢铁行业超低排放与节能技改、绿色金融供需对接服务活动中,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项目处处长佟彦超透露了上述信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根据全会公报,2035年远景目标提到“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对美丽中国的建设至关重要。当前,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大势所趋,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绿色制造水平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节能排放与节能技术改造是促进钢铁行业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助力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环保处处长蒋靖浩称,2013年以来淘汰过剩钢铁产能2.1亿吨。全国钢铁产量上升的同时,实现了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但由于钢铁行业总产量巨大,排放水平参差不齐,目前钢铁行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仍占全国排放总量7%、10%和20%左右。
除排放量大以外,我国钢铁产能布局主要集中于大气污染相对严重的地区,像京津冀、长三角周边,大气平均的PM2.5浓度比全国的平均浓度高38%左右,大量钢铁行业的集中排放加重了区域的大气污染。
蒋靖浩表示,推动钢铁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对行业也有重要意义,一是能够提供可行的技术路线,为企业改造执法检查提供参考;二是能够倒逼工艺结构的调整,实现源头减排而不是实施末端治理;三是形成正向激励机制,帮助环保先进企业发展壮大。
佟彦超表示,近期对几个钢铁大省进行了调研,发现有些钢企在清洁运输、环境管理、在线监测运行和规范化方面都有很多的薄弱点,需要进一步加大整改力度。还有部分钢铁企业没有按照可用性技术指南进行改造,不能够达到超低排放改造的要求,甚至有部分企业在评估监测时弄虚作假。
生态环境部门将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同行业普遍反应投入低、改造技术不成熟不过关、偷奸耍滑甚至在评估监测过程中触碰法律底线弄虚作假的企业,将会公布一批案例,将企业和评估监测机构纳入黑名单。而对那些真正达到超低排放改造要求的钢铁企业在企业生产、环保监管、社会信用等方面,给予货真价实的好处。
蒋靖浩表示,发改委将推动地方实行用能预算管理,修订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审查办法,狠抓重点领域的节能,明确工业等领域十四五的节能目标任务,积极应用市场化手段,深度挖掘潜力,以工业园区、工业企业为重点组织开展节能诊断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