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国内四季度抢装,光伏上市公司业绩总体向好,部分企业还交出了历史最佳成绩。
组件企业中,晶澳科技(002459.SZ)第三季度净利润为5.9亿元,同比大涨95%,几近翻番,通威股份(600438.SH)第三季度净利润33.33亿元,同比增长48.57%。而眼下风头正劲的光伏玻璃企业福莱特(601865.SH)第三季度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亚玛顿(002623.SZ)第三季度的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增229.63%,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则达到了惊人的4046.82%。
在一片繁荣背后,部分业绩下滑的光伏企业,则格外引人注意。
作为光伏组件龙头之一,东方日升(300118.SZ)今年的业绩一直不如人意,最新的三季报更是成绩堪忧,第三季度营收31.84亿元,同比下降14.35%,扣非净利润5847.03万元,同比下降77.59%。受此影响,东方日升今年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总体同比下降17.33%,能否挽回颓势,只能寄望于四季度的反弹。
东北证券分析师笪佳敏在研报中表示,东方日升三季度组件实际确认收入规模1.6GW,产出2GW左右,三季度产出略低于产能,主要由于三季度上游价格波动较大,为了减少高成本原材料采购,公司适当减产,控制生产成本。
这一方面显示了东方日升产能利用率较低的老问题,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东方日升在上游原材料产业链上布局的缺失。在隆基、晶澳等公司纷纷与上游玻璃、硅料企业签订长单采购合同、加速一体化布局的时候,一直以来聚焦主业,不主张垂直一体化的东方日升则显得相对沉寂,而今年以来,从硅料到光伏玻璃,上游产业链接连涨价,对于一体化公司更加有利,而专业化公司的成本则会增加。
无独有偶,另一家光伏电池片及组件企业中利集团(002309.SZ)也陷入失意,三季度营收23.13亿元,同比下降15.70%,净亏损6627.45万元,同比下降970.59%。更不利的是,根据中利集团的公告,自今年1月1日以来,公司累计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为人民币4105.45万元,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以上。也就是说,中利集团对政府补贴的依赖程度已经相当之高,而明年光伏就要全面进入平价,一家严重依赖补贴的光伏企业,若不能在平价时代提高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毫无疑问将会陷入困境。
除此之外,在光伏玻璃行业,也并非所有光伏玻璃企业都如福莱特、亚玛顿一样在业绩上春风得意,一些非头部的玻璃企业在业绩上反而出现了下滑,例如南玻A(000012.SZ)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76亿元,同比下滑2.52%,另一家玻璃企业北玻股份(002613.SZ)第三季度营收2.89亿元,同比下降13.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990.89百万元,同比下降165.26%。
对这些非头部玻璃企业更不利的是,根据安信国际分析师罗璐的测算,2020-2021年光伏玻璃的产能缺口约为10%,但是2022年前主要的行业新增产能均来自龙头企业。
西部证券电新分析师杨敬梅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玻璃产能的回收期相对来讲比较长,所以对于一些制造能力不够强的企业而言,如果玻璃的成品率等各方面不是太优秀的话,其实做起来不是太划算,因此并没有很多企业想去做光伏玻璃。
“玻璃的扩产速度和电池组件相比偏慢,主要是光伏玻璃的工艺相对来讲更加复杂,需要达到比较好的良品率和稳定性,对于企业的要求更高,导致企业扩产的实际进度经常比预期的慢。”杨敬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此外,安信证券分析师邓永康指出,近年来第一梯队的信义光能和福莱特产品毛利率在30%-35%,相比二线和三线的玻璃企业要高出10%和20%左右。
再加上工信部严格执行产能退出和产能置换的政策,光伏玻璃产能扩张受限,且扩产周期为18-24个月,建设周期相对较长,总体而言,光伏玻璃涨价的行情将更加有利于技术积累强、客户黏性高、规模效应强、资金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寡头与非头部企业的差距或将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