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全国内地城市来比较,深圳的地铁总里程数目前暂居第四,与上海、北京和广州有一定差距。而暂时排在深圳之后并有望随时实现赶超的,还有南京、成都、武汉、重庆等城市。
10月28日,深圳地铁2号线三期、3号线南延线、4号线三期、8号线一期四条地铁新线同时开通。
加上今年8月18日深圳地铁6号线和10号线开通,截至目前,深圳地铁运营总里程增加到411公里,一年内的新增里程数超过了100公里,称得上是轨道交通突飞猛进的一个年份。
放在全国内地城市来比较,深圳的地铁总里程数目前暂居第四,与上海、北京和广州有一定差距。而暂时排在深圳之后并有望随时实现赶超的,还有南京、成都、武汉、重庆等城市。
相比于地面交通,地铁拥有运量大、时间可控、充分利用空间等优点,可以极大缓解大都市的拥堵等问题。对于现代化城市而言,地铁往往与商业、人口、房价等城市指标紧密相连,尤其是地铁的规划一定程度预示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因此购房者群体当中也有着“地铁一响,黄金万两”的说法。
在都市圈化发展的时代,以地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更是重要的都市圈一体化保障。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人口在向城市外围或周边疏解的同时,通过轨道交通保持较高的通勤和出行效率,这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带聚合有着重要意义。
成都、杭州迅猛追赶
从内地城市开通首条地铁的时间来看,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称得上是先行者,均在2000年之前实现了地铁通车。
深圳、南京、武汉和重庆则集中于2004年左右开通地铁,成都和杭州更迟,首条地铁的开通时间分别为2010年和2012年。
上海、北京和广州保持了先行优势,总里程数在全国位列前三。上海地铁运营里程已经突破700公里,北京即将迈入700公里大关,目前已有16号线中段、房山线北延两条线路试运行,预计年底将正式开通。广州的里程数也超过了500公里,但天津仅有233.2公里。
近几年,一些城市都曾有过地铁建设、开通的“狂飙期”。
2018年,深圳在建轨道里程达到275公里,这几乎相当于过去14年累积起来的已经在运营的地铁里程总和。
今年4月,深圳市轨道办发布的2019年度深圳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全市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556.8万人次;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量比例达56.1%,同比增加1.7%;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全国第一。
尽管深圳的地铁里程数与北上广仍有一定差距,暂列第四,但深圳的城市面积仅约为北京的1/8,上海的1/3,广州的1/4,这使得其在地铁密度这个指标中反超。
南京是全国第六个开通地铁运营的城市,总里程数目前在内地城市中排第五。在2014年青奥会之后的几年里,南京曾密集有地铁开通。其中,随着2017年南京地铁S9号线正式运营,南京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区县全部开通地铁的城市,地铁线网覆盖全市所有的市辖区。
相比于南京,成都的首条地铁开通时间晚了5年,但追赶势头迅猛,目前与南京的地铁里程仅有约20公里的差距。今年9月27日,成都地铁18号线正式开通,而按照规划,今年成都还将有6号线一二期、6号线三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等线路将全部建成并开通运营,届时里程将突破500公里,跻身地铁里程数“第一方阵”。
在截至目前的地铁里程数前十名城市中,杭州的首条地铁开通时间最迟,为2012年,当前的里程数为200公里出头。但从2016年的G20峰会到2022年的亚运会,杭州的地铁建设按下了“快进键”。杭州相关领导曾在2018年11月透露,将在亚运会前形成13条线路、总长度516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络,实现十城区全覆盖。
届时,地铁里程数前十名城市大概率将重新排序。
地铁扩大通勤半径
针对“大城市病”带来的道路拥堵问题,建立起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无疑是最佳解决方案之一。除此之外,以地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也将重塑城市职住关系。
今年5月,住建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百度地图慧眼发布了《2020年度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报告数据显示,北京、深圳、重庆的通勤空间半径均为40千米,上海为39千米,天津为37千米,广州为31千米。通勤空间半径越大,说明城市通勤紧密联系的空间范围越大。
在大城市核心区高房价、高生活成本的制约下,很多人会选择住到离工作地点更远的地方。职住是城市空间的核心功能,决定了城市结构、空间绩效和运行成本。而联系职和住之间的通勤支撑,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和居民幸福感。
远距离通勤对轨道交通的依赖度较高,通勤空间半径越大,越对城市轨道交通乃至跨城轨道交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交通配套的逐渐完善,职住人口分离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都市圈化的发展趋势更加剧了这一趋势。有区域经济专家认为,在都市圈时代,随着交通配套的逐渐完善,职住人口分离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未来,核心城市容纳的将更多是通勤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