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总是人走出来的。从来到泰康养老的那天起,披荆斩棘这个词总在我脑海里出现,而泰康养老真就披荆斩棘开出一条路。”泰康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兼泰康养老保险股份公司(简称“泰康养老”)董事长李艳华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李艳华“挂帅”十年来,泰康养老从单一的年金管理机构成长为业务线全面对接国家医养保障三支柱的泰康“大健康旗舰”;从B端企业员工福利、企业年金入手,延伸到C端个人医养保障和G端政府业务,泰康养老在摸索中形成了“GBC商业模式”,走出一条商业保险公司对接国家医养保障体系的创新之路。
摸着石头过河
何为“GBC商业模式”?简单来讲,GBC分别对应政府、企业和个人。面向政府端,泰康养老的业务涉及医保精准扶贫、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医保信用体系建设、医保基金监管、支付方式改革及职业年金等;面向企业端,覆盖员工福利、企业年金、补充养老等;面向个人端的业务包括普惠型城市补充医保、个人税优健康险、个人税延养老保险等。
GBC商业模式契合当下我国医养保障三支柱体系建设。“对接第一支柱,我们积极参与政府医保业务经办;对接第二支柱,我们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年金和员工福利保障;对接第三支柱,我们为企业搭建福利保障平台,为员工购买补充医养保险提供便利。”李艳华说。
事实上,泰康养老走出的这条特色之路,离不开此前B-B-C销售模式的铺垫。
2007年泰康养老成立之初,业务仅局限在企业年金领域。2010年,李艳华出任泰康养老董事长,开启了该公司探索多元化发展的征程。
“仅靠年金业务和团险业务,根本养活不了这支队伍。”李艳华回忆道,彼时,泰康提出大个险战略。如何让团险业务和大个险战略对接?“团购”的风靡让泰康养老看到一个新机会——何不尝试企业搭台,为员工和家庭提供性价比更高的“团购”福利保障呢。
泰康养老开始摸着石头过河。2013年5月,首款B-B-C模式的个人年金产品开售,新销售模式正式落地,随后B-B-C首年规模保费从2014年的3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31.3亿元,可谓一骑绝尘。
对企业来说,B-B-C模式可压缩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让企业员工获得价格更优、品质更佳的医养保险服务。在B-B-C模式下,销售误导、理赔难、成本高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对泰康养老来说,B-B-C模式同样意义非凡。“B-B-C这条路对于泰康养老发展到今天太重要了,是能够养活团队、长期发展的巨大创新。”李艳华表示。
年金管理“三好学生”
在C端业务打开一片新天地的同时,泰康养老在核心的年金管理业务上也奋起直追。
李艳华说:“企业年金是员工的养命钱,我们作为受托人,要选一流的投资管理人,要严格监控相关风险。”
泰康养老虽然不直接从事后端年金投资,但在投资监督上拥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形成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管理的闭环,覆盖市场判断及资产配置、投资监督和考核等。
“泰康养老要做企业年金管理的三好学生,即安全好、收益好、服务好。”李艳华表示。
2013年至2019年,泰康养老受托管理的集合计划平均收益率达6.62%,位列市场第一。截至2019年底,泰康企业年金管理服务规模突破5200亿元,企业年金受托总规模接近千亿元,受托规模年均增速也位居市场第一。
助力医保体系建设
日前,国家医疗保障局等部门发布《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作为长期护理保险的深度参与方,泰康养老对此已做好充足准备。李艳华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福祉事业,公司将从保险+科技+服务多维度入手,打造整体解决方案。”
实际上,在包括长期护理保险在内的政府医保业务经办中,泰康养老均是商业保险公司的先行者。据了解,该公司已参与多地长期护理保险的经办,研发了失能评估APP,灵活适应不同类型评估标准;建立了照护管理师团队,依托AI照护引擎提供个性化照护建议;自主研发了“泰照护”长期护理保险信息化平台。
泰康养老还深度参与了DRG支付方式改革相关工作。截至今年1月,已累计签约38个地市,覆盖800余家医院,在全国率先完成医保基金分配从数量付费向质量付费的改革尝试。此外,泰康养老为医保提供第三方监管服务,截至今年3月,已为21个省市提供审核、巡查服务,累计控费金额上亿元。
“作为泰康集团的大健康旗舰,泰康养老未来将持续围绕长寿、健康、富足三大闭环,依托产品、服务、科技,为百姓提供更加安心、实惠、便捷的医养保障服务。”李艳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