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布的外贸数据颇具看点,前3个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0.7%,首次实现年内累计增速由负转正。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出口、进口国际市场份额均创历史新高。疫情冲击下,我国外贸发展非但未受阻,其贸易额占全球的比例反而有所提升,这固然是我国供需两侧强劲“内力”的突出体现。但外贸发展不能仅靠现有“内力”,从长期向好的发展上看,“双循环”格局带来的转型调整才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持续动力。
外贸数据的超预期表现,离不开我国的供需两侧的“内力”。从供应端来看,我国亮眼的出口数据,首先在于强有力的疫情防控带动国内产能迅速恢复,生产供给明显优于他国。近日印度纺织订单转至中国的背后,折射出的就是中国全面而稳定的生产供给能力在大环境下竞争力凸显。其次,在海外疫情不见好转的情况下,防疫物资在短期内依旧是拉动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从需求端看,当前国内经济回暖复苏仍是主基调,投资和消费数据回升明显,国内需求加速释放,有力支撑了进口。
我国凭借着优异的疫情防控表现,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占据了诸多发展先机。但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全球化收缩趋势不减,不确定性增加,外贸发展只靠着现有的“内力”难以回避风险。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才是一条可持续的道路。
随着“双循环”新格局逐渐形成,今年以来,我国外贸的转型调整已经释放出了积极信号。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有所增长,东盟成为了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伙伴。在国内市场上,中西部地区和民营企业都爆发出更多的出口潜力。特别是在出口的商品结构上,前3个季度,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电脑、集成电路出口分别增长16.9%和14.9%。
接下来,应紧紧围绕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持续深耕外贸转型优化,使其提供更多发展动力。首先,应继续扩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求。对国际市场,继续挖掘东亚和“一带一路”国家的需求潜力。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去中国化”态势不减的情况下,更应把握好与周边国家的紧密往来。对国内市场,外贸企业向中西部迁移潜力巨大,民营企业发展前景犹在。
其次,应推动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寻求经济内循环。当前国内消费数据持续回升,内需不断释放。但目前众多外贸企业缺乏国内市场营销经验,以及出口转内销面临的市场结算模式的差异还有待解决。
第三,应进一步扩大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要鼓励企业从低附加值的生产加工环节转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设计、研发等环节。针对当下各地区间服务贸易规划部署缺乏明确分工的问题,加速出台相关指导意见。
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快培育如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扩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新业态、新模式都依赖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要将加快发展新基建作为发力点,不断扩展提升企业数据处理和运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