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志伟 王思文
金秋的一个午后,北京的天气依旧温暖,《证券日报》记者登门专访了北信瑞丰副总经理王忠波。
王忠波的办公室简洁的让人有些“意外”。一张平整的办公桌、一组沙发、占据了一整面墙的书柜,再无其他陈设。用王忠波自己的话说,这就像他的生活和工作一样,摈弃糟粕,创造秩序,然后逐渐实现熵减思维。
初次见面,《证券日报》记者见到了王忠波朴素与谦逊的一面,这与此前记者对他的印象大相径庭——1996年进入券商、2000年去深交所做博士后、2002年参加银河基金的筹建工作、长达18年的基金工作经历,王忠波身上有太多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他坦言,目前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公司的投资框架体系建立和培养团队上,并视北信瑞丰基金为自己多年积累后的奋斗平台。
规避风险拥抱价值
《证券日报》记者第一次见到王忠波本人:黑发中已有白发闪现,戴一副黑框眼镜,西装笔挺——这位在资管行业从业近20年的“老兵”,向记者谈及投资时没有桀骜之言,更多的是深中肯綮、知无不言,让记者感受到了他对投资事业的热爱所带来的感染力。
“年轻的时候投资更狂野一些。”王忠波笑称,曾经因为做波段取得过一些好业绩,那时正是中国快速发展的时期,一些小公司正在长大。但通过多年实践和年龄上的增长,王忠波慢慢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仓位变动越频繁,隐含的风险也越大,“短跑”虽然会在短期内有很好的成绩,但寻找一条走得更长远的路才是最重要的事,那就是价值投资。
事实上,王忠波的这一确定性投资思想转变不仅仅是市场变化的驱使,也是自我认知的转变。
2017年至2018年,王忠波经历了“公转私”的创业旅程,并小有所成。这段旅程让王忠波深刻地发现,自己原来的投资体系更适合于团队作战。
于是,王忠波在2019年左右进行了彻底的反思,并最终形成了完整的投资理念:立足于长期正确的价值观,专注于价值投资,锚定多年深耕的食品饮料领域,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核心投资框架,追求企业利润增长带来的价值提升。
王忠波坚定地对记者说,当他确定完整的投资框架之后,就有更多时间来思考投资标的的风险,包括规避有瑕疵的公司、摒弃对股价有动机的公司,寻找踏踏实实做企业的个股。“只要参与就要把它研究清楚,才能真正获得较高的长期收益。”
不疾而速与富贵险中求
作为基金管理人,要清楚地看到未来30年的机遇和风险,王忠波坦言,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归本源。王忠波从消费行业、科技行业两个核心领域出发,用“不疾而速”“富贵险中求”九个字向《证券日报》记者由表及里地分析了这两个领域的核心投资逻辑。
在交谈中,王忠波对记者表示,他对于消费品投资非常有感情的。“我最早研究的行业就是农业和食品饮料,当时还是一个冷门行业。2002年左右,金融地产以及化工、机械、钢铁、有色这些重化工业时代典型的周期性行业才是热门。事实证明,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记得很清楚,录股票库的时候有8只消费股,大概有茅台、五粮液、伊利股份、光明乳业、青岛啤酒、张裕、双汇发展和恒顺醋业。18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如果当时自己有战略性眼光,长期持有这些消费品的龙头公司,整体收益率应该是非常不错的。这也让我坚定了消费赛道的投资观点:消费品投资核心就是不疾而速,要做时间的朋友。”
而对于科技股的未来,时常有人这样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唯一能确定的是没有什么是确定的。”王忠波的研究结论反而是科技股里的机会比消费股多。
“富贵险中求”是王忠波对科技股投资逻辑的总结。他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各个国家都有创业板,但最终留下的只有美国的纳斯达克,为什么,因为要看一个国家是否真正产生科技力量,我认为,中国有这样的创新时期和力量。”
那么科技类公司也会成为“时间的朋友”吗?在王忠波看来,科技类的公司最终会产生“时间的朋友”。“诞生一个好公司,是每个科技周期的宿命。科技浪潮的背后有很多公司会灰飞烟灭,但最终会成就几个伟大的公司。”
但是他强调,科技股投资对个人的投资经验,对科技的投资逻辑和科技周期的理解要求更高一些。
打造独有投研体系
坚守基金业18年,王忠波除了有对投资事业的热爱与钻研,到底还有哪些方面让自己对行业产生独有的“忠诚度”?
谈到这个话题,王忠波明显严肃且认真了几分,没有了他分享个人经历的怡然和随意。他表示,“投资的事情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完整投研体系去支撑。”过去8年的时间,王忠波除了担任基金经理外,还专注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成立并完善研究体系和投资体系,以此赋能整个投研团队。
他拿出早前撰写的四本投资手册,如同珍宝,开始向记者细致地描述他自创的投资风格以及投研框架。“一开始投资手册只有两页纸,后来经过一点一点地总结归纳、思考,逐渐搭建了从宏观策略到行业,再到公司的投资分层体系。在重点企业上,我还会着重标注了它的投入特性,注意事项等。”
记者看到,这四本投资手册的封面分别写着宏观、行业、股票和固收,共计有300多页,每本投资手册的背后都印刻着一个核心的投资逻辑:宏观引领行业,行业印证宏观,从产业逻辑寻找投资机会。
王忠波表示:“我在此前的宏观研究工作中总结发现,一个投资市场的走势与国家的宏观背景息息相关,只有了解并建立宏观框架,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当前投资市场。”
他进一步分析,“比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中国消费行业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可以拆解出来哪些行业正在进行转型期,未来可能会成长起来哪些新型的行业。当然,公司发展到什么阶段还需要靠微观的验证。这两方面逐渐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投资打法”。
王忠波所提到的以研究驱动、投研一体的核心体系具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周期的演进;第二层次是产业生命的周期及产业逻辑;第三层次则是股票市场的平台。《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2019年6月份,王忠波加盟北信瑞丰基金,开始将这套已经成熟的以“研究驱动、投研一体”的投研体系嵌套到公司,重新打造与发展团队。目前,该投研体系已经在北信瑞丰基金的整个投研团队中平稳运作,助力北信瑞丰基金非货币基金投资发展。
在访谈的最后,记者察觉,在历经基金业发展的种种历史时刻,王忠波并没有十足的成就感,而是认为,投资过程当中,成败很快,所以更加注重心态的修炼。每天清晨6点起床,王忠波都要拿起笔,研究核心投资行业的基本面变化,并通过每天的晨会讨论对观点进行修正。
他笑言,可能是年龄的关系,自己已经习惯了早起,希望年轻人也能尝试尝试,因为他一直坚信,在公募基金行业,业绩是勤奋的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