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委消息称,9月27日,“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下称“脑图谱”大科学计划)启动前期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明确计划的推进路径,并宣布中国工作组的成立。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是一个全球性的脑科学合作项目,由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院士和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院士共同发起,将使用最接近人类的非人灵长类等动物模型,在单细胞分辨率上绘制具有神经元类型特异性的全脑联结图谱。
“脑图谱”大科学计划与中国脑计划提出的“一体两翼”的总体布局一致。“主体”是面向世界科学前沿,为解析高级认知功能的神经环路原理提供必要的支撑;“两翼”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重大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精确的神经环路靶点;以及面向经济主战场,为类脑计算和脑机智能技术提供创新架构和模拟的基础。
根据此前“一体两翼”的布局,在未来15年内,我国的脑认知基础研究、类脑研究和脑重大疾病研究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部分领域起到引领作用。
按照最新规划,“脑图谱”大科学计划将结合“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任务布局,依托上海市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和松江G60脑智科创基地,采取联合攻关、逐步推进的方式实施,积极吸引国际团队、开展国际合作,力争在2025完成小鼠、2035年完成猕猴的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绘制。
中科院李树深副院长表示:“中科院对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的发起进行了长期的布局与酝酿,中科院将提升原始创新策源能力,进一步支撑大科学计划的实施。”
多年来,上海在脑科学和类脑研究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战略部署,组建上海市脑科学和类脑研究中心,布局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等计划,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初步形成了脑科学领域国际合作网络体系。
从果蝇,到斑马鱼、小鼠再到猕猴,中国已经在全脑介观图谱的绘制方面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果。蒲慕明认为,绘制灵长类动物的介观图谱需要在全球合作的基础上。
在去年10月份召开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的“未来国际大科学”论坛上,蒲慕明院士曾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国际脑计划合作项目正在推进,鉴于中国过去长期以来在神经科学方面的大量工作,未来有望在国际脑科学合作项目中起到引领作用。”
绘制猕猴的神经连接图谱将有助于人类脑图谱的绘制,因为两者非常相似,另一方面,通过疾病模型的克隆猕猴,将对人类的脑疾病研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按照此前中国脑计划“四步走”的计划,首先是对大脑的神经连接进行分析成像和标记,接下来是开发早期的诊断方法,然后是开发早期的药物,进行早期干预,最后是用灵长类动物开发疾病模型。
按照去年的设想,“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是希望建立一个数据共享的全球性平台。然而时隔一年,世界格局充满着不确定性,这也使得国际大科学合作项目面临数据共享机制在内的诸多挑战。
“前沿科学具有高竞争性特点,每个科学家都希望第一个到达终点,竞争是必要的,但是应当在当中寻求合作。”蒲慕明去年曾表示,“国际合作在科研领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科学家个体工作的分配机制也是中国生物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蒲慕明认为,对于技术人员的公平分配和科学家的评价体系是前提,参与的个体科学家的工作应该受到鼓励。